立即下载
为农民工开启幸福之“门”
2011-07-29 17:08:56 字号:

   引子:小时候大家都读过芝麻开门的故事吧?那是一个遥远时代的梦想。当时,各位或许都会幻想着自己跟随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跟随着阿里巴巴,用“芝麻开门”打开一个美丽的宝藏……

  今天,我要叙述的是一个现代版的芝麻开门的故事。我们的主人公不是山野莽夫更不是无知小孩,而是我县广大勤劳朴实智慧向上的农民和科学服务、竭诚为民的人民公仆——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队。据悉,近年来,该局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培训平台、招聘平台、融资平台、援助平台等重大举措,为全县农民工开启了一扇扇幸福之门。

 

  信息平台破“信息短板”——让想就业农民工摸得着“门”

  6月10日,宁乡县历经铺乡农民叶华收到了一条信息后终于舒展了紧锁多日的眉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原来,他收到的是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来的就业信息。通过该信息,叶华不到一个星期就在经开区一家规模企业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前段时间,叶华一直想在宁乡县城区找一份工作,但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获悉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个就业信息平台,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信息,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往该局做了求职登记,很快她就得到了回复,通过面试后,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以前信息封闭,找工作是‘跳乱弹’,一般是经熟人介绍,哪里有活干就奔哪里,生活和收入都不稳定。现在有信息平台,找工作方便多了”。叶华说。

  据悉,近年来,宁乡县建立和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场所的办公环境和秩序;加强了信息网络化建设和就业服务建设,建成了以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就业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共享和经办业务处理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启动了由县、镇、村三级监测点组成的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定期采集全县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动态数据,实时分析、监测和预测劳动力市场走势。进一步加强乡镇社区基层平台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同时,还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协会,为农民工建设就业之家。

  “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往往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通过全覆盖的信息平台来接长就业‘信息短板’,让想就业的老百姓摸得着门。”县人社局负责人说。通过系列举措,该局把农民工就业信息传递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全力构建全覆盖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把就业信息送到了广大农民的家门口。

 

  培训平台教“吃饭本领”——让将就业农民工敲得开“门”

  “以前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低,还不好找事做。现在,我参加了县人社局举办的技能提升培训,让我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找到了好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拿2000来元!”近日,来自巷子口镇,45岁的农民工李大姐高兴地说。

  她介绍,6月份,她参加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叉车技术培训,熟练的掌握了技能,被青岛啤酒公司录用。她们这一批培训了50个人,人人都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悉,近3年来,为确保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一是在原有培训模式不变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市职校的合作,仅去年一年就送教下乡培训农民12000多人;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为农民工提供了就业门路;三是开展送培训到乡镇的活动,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使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边缘山区农民都能就近参加学习,帮助他们增强了市场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增强了他们自主创业的信心,并为创业培训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跟踪服务,引导鼓励扶持他们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同时,该局巧开就业之门,利用典型引路,创业促进就业。近年来,该局在全县范围内的返乡农民工中开展了树立典型的活动,通过评选、调查核实、采访等程序,评选出多名创业典型,把他们的创业成就作成专题片加以宣传推介,很好的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举措,全县农民工素质大幅提升,就业率高涨。据了解,近三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举办农民工培训班400余次,送课下乡300多堂,培训农民技工34000余人(次),分别培养了电工、焊工、缝纫工、叉车、服务员、美容师、驾驶员、模具成型工、架子工、保安员、铣工等十余类工种的技能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2400多个。

 

  招聘平台“开绿色通道”——让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找得准“门”

  今年正月十一,正值春寒料峭时节,但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市场大厅却暖意融融,热闹非凡,该局联合金洲新区等县内主体园区,成功举办了2011年第一场就业招聘会,当日,数千职位虚位以待,迎来近万人的应聘者,其中农民工占到了三分之一。当天,44岁的沙田乡返乡农民工吴大哥惊喜地得到一份“厚礼”———月薪近4000元的机械铸造工作。

  据悉,为促进全县农民工就业,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年来一直坚持每月“逢十招聘会”制度,在此基础上,该局还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情况,根据个人技能和就业需求,制定专门援助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使他们都能得到就业援助并享受到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为失地农民提供免费职业介绍,为他们提供办理就业失业和用工登记等一条龙服务;利用各种平台、媒体及时收集和发布园区企业岗位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帮助广大农民工向园区企业就业。近三年以来,该局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12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3400多人,现场签订用工合同19420份。

 

  融资平台圆“老板梦”——为有志农民工敞开创业之“门”

  近日,笔者在资福乡天鹅山生态养殖农庄看到,满山坡的鸡在翠绿的林子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们或悠然自得争相觅食,或一时兴起仰颈高歌、或相互追逐嬉戏打闹……整个农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您如果早3、4个月来农庄的话,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农场老板王利华对笔者说。原来,农民工王利华2009年辞职回乡创业与朋友合资,在资福乡七星村承包荒山230多亩创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山泉水鸡”农场。由于属于起步阶段,资金回笼慢等原因,导致今年上半年资金短缺,无力继续购买鸡苗,整个养殖场只能看到几只鸡,农场陷入萧条。

  “感谢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彭局长她们,让我们的农场起死回生!”王利华感激地介绍,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彭曦明在获悉这个情况后,马上带领相关负责人前往农场核实调查,为其解燃眉之急,融资40万元,让农场重新焕发生机。

  据悉,该局为了进一步给广大有志向的农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于2010年5月成立宁乡县小额贷款中心,并与县银信部门签订了放贷协议,把加强农民工创业信贷服务作为一项重要途径来抓,积极配合担保中心,努力为有志向的农民工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走上创业之路的优秀者有一大批,如上文提到的王利华等只是其中一员。据悉,去年5月到今年上半年,该局共为农民工发放贷款3450万元,为近400名农民工提供了创业机会,其中有规模的达 17家,实现税收1.2亿元以上。

 

  援助平台扫就业“死角”——让弱势农民工进得了“门”

  7月18日,烈日当空,城郊乡茶亭寺农民崔文辉家走进了几位满头是汗的客人,他们一进门顾不上擦汗,而是上前握着崔文辉的手问:“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

  原来,这几位客人是宁乡县人社局派来的工作人员。彭曦明局长在7月10日获悉失地农民崔文辉因为脚有残疾而失业后,积极启动援助方案,于18日让相关工作人员上门为其排忧解难。通过他们的努力,崔文辉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特殊工作岗位,解决了生活问题。

  像崔文辉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据悉,近年来,该局建立和完善了困难农民工的援助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农民工就业援助接待登记、援助方法、援助实施结果等相关制度;同时,广辟渠道,开发岗位,收到了实质效果,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进行政策咨询,服务率发到100%。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以来,为两大主导园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4892个,为他们提供特殊岗位104个。从2005年执行社保补贴政策以来,累计为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2400多万元,累计支付岗位补贴1600多万元,享受补贴人数14291人次;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介绍9440名求职者成功就业;组织技能鉴定 5000多 人次,累计支付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近100 万元。

  “在县委、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把宁乡打造成创业之城、技工之城、乐业之城!”面对成绩,彭曦明等班子负责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举措,一条又一条前瞻的思路,就像一句又一句“芝麻开门&rdqu

来源:

作者:文/图 喻建华  吴晴  谭辉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