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状元易祓题诗“浯溪碑林”
2011-09-07 10:44:32 字号:

  浯溪位于祁阳县城西南,距县城约五里之遥的湘江边上。自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元结定居于斯,并作《大唐中兴颂》,邀颜真卿书写刻于江岸石壁之上后(《大唐中兴颂》碑亦称“三绝碑”,即元结文绝,颜真卿书绝,刻碑石壁奇绝),1000多年来有一大批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凭吊,题字题咏,留下了大批磨崖石刻。虽然陆续有些毁损,但至今仍有近500幅,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古碑林。

  在这里,有一个宁乡人留下了一首《无题》歌行体诗,至今被人传诵,诗是这样写的:“湘江东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兴碑;谁凿丰碑镇山曲?溪边美人美如玉。想当歌颂大业时,胸蟠星斗光陆离;蚕头虿尾更清劲,凛凛襟怀冰雪莹。水部之文鲁公书,两翁寥寥千载余;后来更有黄太史,健笔题诗起翁死。一派溪流澈底清,溪边镜石坚而明。我思古人不可见,水石犹作琼瑰声。偶来真山访遗迹,烟雨凄迷山路湿,野叟蒙头看打碑,君其问诸水边石。”诗后还有小跋云:“长沙易祓还自清湘,道由浯溪,徘徊崖下,怀古慨叹,辄缀数语以识岁月。欧阳诚同游。男…侍行。嘉定丙子秋七月吉旦书。”这个写诗的宁乡人就是南宋状元易祓。

  易祓(1156—1240),字彦章,号山斋,宋淳熙十二年(1185)进士第一,今宁乡巷子口镇人,封宁乡开国男。宦海沉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直翰林学士院。在南宋“主战”“主和”两大阵营中,他属于“主战”派。开禧三年(1207),抗金失败,于是重开和议,此时“主战”派则处劣势,随后易祓亦被“清湘十年”。根据诗跋可知,时为嘉定丙子,即嘉定九年(1216)七月,易祓时年60岁,也就是说,此时正是易祓“还自清湘”“得旨自便”期间,说白了,就是罢官回湘了,其心境是不言自明的。想着十年贬谪,是是非非,诗人慨叹“烟雨凄迷山路湿”,“君其问诸水边石”。全诗在对古人的赞扬,对文字和书法的赞扬之余,也隐含了对自己遭遇的感叹:“我思古人不得见,水石犹作琼瑰声”。尤其是“一派溪流澈底清”“凛凛襟怀冰雪莹”“溪边镜石坚而明”等,就更是在表白自己“主战”无错,无愧于心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姜福成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