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男子真情写大爱 众人相助建新房
2011-09-29 15:42:24 字号:

  王武辉家正式启动危房改建。图为村民帮忙拆除危房。

  9月27日,秋高气爽,阳光和煦,资福乡窑里村和平组王辉武家中,一改往日的平静,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一部分人负责拆除房屋瓦片,一部分人负责搬运旧房废料,一部分人负责清理房屋的杂物,还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厨房里忙活,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风雨飘摇,一个贫病之家

  王辉武一家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土砖房内。因家庭贫困,年久失修,墙壁开裂严重,出现了深深的裂缝,屋顶漏雨严重。遇到恶劣天气,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每逢大暴雨,经常遭遇“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尴尬。上十个盆子、桶子齐上阵,一家人不停地接水、倒水,有时一晚上都睡不好觉。这个贫困的家庭,屋内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村民介绍说,王辉武儿子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周围邻居送的。王辉武通过种田、喂猪,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维持每天最基本的生活开销。

  近日,记者走进资福乡窑里村和平组,一提起王辉武,村民无不点头称赞,这位普通得有点木讷的中年男人,让很多人折服不已。

  为妻治病,负债10余万元

  2009年的一天,妻子突然感觉牙齿痛,吃不下饭,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牙龈发炎,于是在乡卫生院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转到长沙湘雅附二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白血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王辉武选择了坚强,毅然用自己瘦弱的肩膀默默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王辉武使出浑身解数,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当得知王辉武的妻子身患重病后,资福乡发动全体党政干部、党员、全村村民捐款,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白血病已到了晚期,医生建议回家治疗。在妻子出院回家的日子里,吃喝拉撒都全靠王辉武精心照料;忙完了一天的农活,还要想办法偿还为妻子治病欠下的10余万元债务。“以前妻子很能干,做事吃得苦,屋内屋外的事都能做。”王辉武回忆起妻子的点点滴滴开始热泪盈眶。他说,他不怕吃苦,那时候,他恨不得再生出一双手来多干点活。2010年初,妻子因治疗无效离开人世。

  脑瘫儿子,悉心照顾九年

  王辉武儿子王欣(化名)本应拥有快乐的童年,却因为脑瘫,走路行动不便,不会说话,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王辉武本应享受初为人父的天伦之乐,却因为孩子患有脑瘫,不得不日夜操劳,以泪洗面。2002年,当时儿子还是2个多月,突然得了一场重感冒,在当地一家卫生院打针治疗。到8个多月时,突然发现儿子手、脚不灵活,反应迟钝。后来他带着儿子专程赶往省儿童医院,对儿子做了全方位的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来,医生告诉她,儿子得了脑性瘫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击碎了这个家庭的生机与梦想。从那以后,王辉武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就起床,做饭、喂猪食,给儿子喂水、喂饭。帮儿子擦洗身体、换洗被屎尿弄脏的被褥、衣物,都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儿子对吃喝拉撒没有主观意识,只能靠王辉武去熟悉儿子的生活规律,到固定的时间喂水、喂饭、为他换洗衣服。王辉武农闲时在附近工地做事,也是为了中途抽空能回家照顾儿子。一天多次往返于家和工地,尽管非常辛苦,但痛并快乐着。王辉武告诉笔者,儿子喜欢看动画片,电视就是他的全部乐趣所在。

  众人相助,为他建个新家

  当天县政协副主席杨志武也到现场指导,对房屋的规划、选址都作了具体安排。这是资福乡正式启动农村危房改建的第一户,也是第一批重点援建对象。“这次我们发动全村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义务帮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房子建好”。窑里村支部书记张海平告诉笔者。“现在物价这么高,他家里本来就困难,我们村民来义务帮工,减少他一点经济负担”。窑里村村民彭伯勋说。“多亏政策好,不然建房想都不敢想”。王辉武对笔者说,以后自己会尽最大努力,趁现在身体好,把家庭经营好,争取不落后于别人。

  看着王辉武久违的笑容,我们知道了民生和人民幸福的真正所在,那就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陈芳  龚再蓉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