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巷子口·精彩崛起中》系列报道之菁菁校园篇
官山中学效果图
随着时令进入深冬,气温骤然下降,但走进巷子口镇官山中学建设工地,只见工地上人来人往,各种施工机械忙个不停,脚手架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就是巷子口为创建教育强镇而重点打造的官山中学,按照上级的要求,今冬必须完工,目前六栋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明年要投入使用。整个学校投资1300万,有教学楼及办公楼六栋,建成后,将是宁乡西部山区一所标志性的学校。”巷子口镇组织部长杨述红一见到记者就这样介绍。
这,只是巷子口优先发展教育,打造教育强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巷子口镇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教育的投入,据统计,近三年,光是教育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了2500万,仅2011年就达到了1900万。镇党委政府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上篇:硬件建设 >>
“举全镇之力办教育,这在宁乡西部是绝无仅有的”
巷子口地处宁乡西部,撤区并乡后,由巷子口、直田和官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105.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4.6万。镇域内有13所学校,其中初中3所,小学10所,有在职教师222人,学生4386人。
巷子口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宁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就出在这里。易祓之后,先后出过20多位进士以上的名人。南宋赫赫有名的宰相、抗金名将张浚及其儿子理学大家张栻就埋葬在此,镇域内还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自古至今就有重教的传统。
“过去的巷子口镇,是一个典型的穷镇,但无论多穷,地方党政领导都很重视教育,一直把教育列入优先发展的地位,举全镇之力来办教育,这在宁乡西部乃至全县都是绝无仅有的。”巷子口镇中心学校校长刘志勇告诉记者。
自去年开始,宁乡向教育强县发起冲刺,巷子口镇是率先响应的乡镇之一。但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巷子口镇经济一直欠发达。因此,多年来,历届巷子口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路子,到近两年,巷子口镇终于摆脱了穷镇的阴影,率先在西部崛起。
尽管如此,由于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镇财力还是常常感到捉襟见肘,十分紧张,但最紧张镇上也没有忘记教育。特别是近两年,巷子口镇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仅2011年,镇里新建和维修的教育项目就有29个,其中维修项目9个,新建项目20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官山中学,这所占地32亩的学校,是在原来的老官山中学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规划投资1400万,县里配套的资金只有700多万,剩下的全靠镇上解决。“资金从哪里来?镇财政挤一点,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一点,再想办法到其它地方争取一点。没有办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当记者问到搞这么多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时,面对记者的疑惑,巷子口镇镇长张平飞笑着在电话里解释。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巷子口镇今年投入的教育项目之多位居全县第二,仅次于道林镇。目前,该镇29个教育项目中,除中小综合楼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其它的已经全部动工,绝大部分到农历年底前可以竣工。“强县必先强镇,只有这样,宁乡打造教育强县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加大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改善的速度要跟上甚至超前于教育需求的速度。”这是去年巷子口镇党委书记喻晓在接受《今日宁乡》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虽然过去一年了,但记者仍然记忆犹新。从他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地方政府领导超前的眼光。
中篇:软件建设 >>
“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没有放过软件建设”
在不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软件建设也在同步进行。近年来,在 “树质量意识,创学校品牌”的思想指引下,围绕“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狠抓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思路,巷子口镇教育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
创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巷子口镇教育打的第一张牌。为此,承担着管理与教学双重职责的中心学校以均衡全镇教育资源为出发点,在全镇积极倡导实施“强校带动战略”。他们以中小为基地,经常举办各种高效课堂和养成教育研讨会、展示课及论坛、开放日等活动,并送课到各小学,向老师们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展示课,力求每堂课都体现出课改的新理念和新举措。他们把每一堂展示课都看作是对教师进行课改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的培训过程,将新的教育理念传播到全镇每位教师心中。
而在中学则通过“带专题、带讲座、带信息、带资料、带研究课”的“五带”活动,深入各校进行现场教研,并为镇域内各学校资源共享创设条件,倡导了一种积极和谐而又富有朝气的教育教学新风貌。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水平提高方面,巷子口镇中心学校也有一套方法。巷子口镇有90余名青年教师,为了尽快促进他们成长,中心学校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使他们有激情从事教育事业,坚定他们扎根山区的决心。青年教师成长快,在各类教学基本功、演讲、读书知识竞赛和辅导学生参赛等方面表现突出,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
对资深教师在充分肯定过去成绩的前提下,努力使他们克服职业倦怠感,采取各种形式评优评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另外,在常规评比和教学效果衡量中,他们采取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分别对待的办法。通过开展资深教师优课展示、资深党员教师评优等活动,很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增加了全镇教师的凝聚力。
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必须有一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排头兵。中心学校制订了《巷子口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县、镇、校三级教研互动”模式,通过学科带头人与进修学校及教研员的联动,使各种新理念和新信息能够及时与课堂对接。
狠抓常规管理,积极倡导教研教改是他们打的第二张牌。为规范学校管理,中心学校在认真组织全镇教师学习“两个常规”的同时,结合巷子口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要求,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督查,并分学校分教师建立专项档案,对存在不足的学校则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
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班子成员经常采取随堂听课的办法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使全镇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规范。中心学校在每期末还统一评定常规工作先进个人,并与考核评职进行挂勾。
教研方面,他们经常请专家和名师来指导教师上课或者通过网上进行资源共享。每期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开设一堂讲座”的“六个一”教师素质再提高工程。同时,鼓励教师写教育教学日志,利用博客和QQ群进行互动交流,开展“合作教学、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坛”等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
教改方面,他们全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化,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这些理念上的更新,既防止教师在常规方面抓得过实而走向僵化,又探索出了一条课改的新路子。“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松软件建设。因为要办好一所学校,光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软件建设甚至要比硬件建设更重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科学、规范地进行教学管理,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不断创新和进行教研教改,才是真正的办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巷子口镇中心学校校长刘志勇如此认识软件建设的重要性。
下篇:收获硕果 >>
“教学质量突飞猛进的同时,巷子口教育品牌越来越响”
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多年来,巷子口人始终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并付诸实际行动。在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打造教育强镇的征途中,巷子口镇教育一枝独秀,成为了宁乡西部山区的一朵奇葩,令人瞩目。
2011年全镇教学质量在全县综合排名第5名,比2010年上升了15位;三所中学综合排名全部进入全县前20名;今年6月中考,全镇考取宁乡一中18人、湖南一师5人、宁乡十三中20人、各类特长生50人。
师生参加.各类竞赛百舸争流展雄姿。今年,中心小学何芳老师参加全省思品赛课荣获省二等奖;洪霞、谢荣昌两位老师参加县说课活动获一等奖;易胜杰、夏志勇等10位老师的课被认定为县级优秀课;夏思明老师参加今年县物理赛课获一等奖。全县读书知识竞赛,巷子口镇代表队获县第三名;中小胡慧红老师参加长沙市先锋故事会比赛获全市唯一农村学校一等奖,并参加省的汇报活动。
老师屡获殊荣的同时,学校班级和学生也不甘示弱,共有80多人参加市县级各种大赛并获奖励。其中初中数理化奥赛中有18人获县一等奖;巷子口中学定向越野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竞赛获二金三银;中心小学、直田中学三模比赛均获得市团体一等奖;中小获得“宁乡县优秀少先队集体”的称号,直田中学获得“安全文明校园&rdqu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飞平 宋秀闺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1/12/13/567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