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危房改建,我们在行动
2012-02-01 10:41:04 字号:

  雪花纷飞,寒意阵阵,家住道林镇道林社区的蒋昌明如果在往年遇上这样的天气,准会愁眉不展。但这个腊月,他却笑逐颜开了——一家四口住上了崭新的房子:三个房间、一个宽敞的客厅,全新的家具家电,虽然没有奢华的装饰,但也没有了往年在土砖房里过年时的忐忑。从此,他的辛勤劳作更有了底气,孩子在外求学也知道自己还有个坚实的港湾。

  而在几个月以前,这还是蒋昌明一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建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2011年9月19日,在宁乡县“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家园”农村危房改建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上,蒋昌明的这一句饱含心酸与期冀的话语让整个会场为之悸动。在当时的宣传片上,我们看到,他的家里破败不堪,一家四口就挤在两个堆满杂物的房间内,几乎无处落脚。破败的房子、悲怆的哭泣、茫然的眼神,让每一位与会者都深受触动。

  触动——行动,宁乡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起来了,党员干部、社会贤达、邻里乡亲都行动起来了:短短数月,像蒋昌明一家一样,全县有2096户危房户住上了崭新的房子,其中重点援建户719户,支持新建1377户,新建房屋面积达16万平方米,惠及近12000人。“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家园”,这句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了呐喊在楚沩大地之间的最强音;“城乡大帮扶、合力改危房”,农村危改工作真正成为了转变干部作风、融洽干群关系的连心工程,共伸援助之手、传递社会温情的爱心工程,开创了农村特困户危房改建的“宁乡样本”。

 

  操作流程:五个坚持保规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011年,这首脍炙人口的“爱的奉献”之歌在楚沩大地唱得响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危房改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去年该项工作的开展,也极大限度地彰显了我县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办大事的良好作风。自9月启动之后,宁乡县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和县直部门单位对口联系帮扶援建制度,经开区、金洲新区、县住房保障局、县城乡和住房建设局等全县61家部门单位及园区企业、房产企业等258家企业纷纷参与到援建工作中,并有23家部门单位联系支持新建,派驻工作队员、组织骨干力量上门上户帮扶。同时,困难群众的亲朋戚友也投工投劳,城乡帮扶、社会共建的浓厚氛围得以形成,有效推进了农村危改的顺利实施。

  在双江口镇山园村花园11组刘谷祥家,由于家中贫困且无人主事,县民政局、该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上门捐钱帮工。此外,村组干部、党员组长共30多个,男党员帮工建房,女党员负责搞伙食,分成两批前来刘家帮工,在大家的帮助下,刘家很快就住进了崭新的房子,生活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而这只是全县共同帮扶积极建新房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此次危房改建行动,城乡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投入近亿元,其中社会援建资金达1913万元,

  此外,在该工作实施过程中,宁乡县始终坚持“两最”优先原则,始终把“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的危房作为农村危房改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改建,确保特困群众优先建设;坚持“三榜公示、三级审批”程序,切实做到了危改政策、危改对象和补助标准“三公开”;坚持评审制度公开透明,严格上户调查制度,严把集中评议关口,要求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组长等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参与评议,邀请离退休老同志等在当地具备影响力、具有有代表意义的群众参与、监督,杜绝了优亲厚友现象,使危改工作得到群众公认,实现了“零上访”;坚持工程进度报送制度,实行工程进度周报制度,准确把握了全县工作进展情况。

  过程管理:五个严格来强化

  危房情况、家庭情况、援建情况、联户人员、建设进度……在花明楼镇,每一位援建户的情况都细细地记录在这样一个档案中,从危房到新房的渐变过程也在这个档案中明晰。其实,在此次危改工作中,不仅是花明楼镇,我县各地都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一户一档,将农户档案及时、真实、完整地录入农村危改信息系统。

  危改工作致力于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基本的住房需求,操作中,我县严格建设标准,控制建筑面积,确保群众不因实施危房改建而返贫。据了解,2011年共对不符合验收标准、超标准建设的12户取消了资格。为把农村危房改建成“放心房”,我县严格质量监管,严把质量关,各乡镇均明确了专人对施工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切实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跟踪监督管理,严把选址、施工等关键环节质量关,有效杜绝了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房屋建设均符合减灾避灾要求。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县下发了《宁乡县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健全了危改补助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直补到户”制度,规范了援建资金的使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了资金监督,杜绝了贪污、挤占、挪用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还严格工作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宣传典型,对工程建设滞后的乡镇进行了调度和督办,对援建资金不到位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了通报督促。

 

  创新方式:党群干群更密切

  宁乡经开区机关干部和园区企业“手牵手”包户援建,县金洲新区管委会及下属单位分片包户、上门帮扶,为企业搭建“爱心桥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三比三看”,局机关、企业联手主动与乡镇、村组及农户对接援建,花明楼“七包一”、沙田乡“七联”、老粮仓镇“三助四包”、“一主三助”包户援建模式……全县各单位积极创新援建方式,通过危改,党员干部切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解决民生难题,农村危改工作,如同一座搭建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让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密切。

  下基层、入农户、同劳动,和群众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到农村危房改建中,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积极支持。各援建单位、联系单位均派工作队员、组织骨干力量上门上户进行了实地察看,上门上户帮扶。如县住房保障局机关294名干职工全部与危房户“心连心”结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城建投等单位入户帮工,农口系统、工信局、旅游系统组织各企业深入一线访贫问苦,进行帮扶……各单位干职工在走村入户过程中,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更加走近群众、融入群众。

  成效显著:广大群众齐称赞

  “托党恩昔日危房变新居,谢干部帮工送物用真情”、“齐努力干群连心共建家园,用行动勤俭持家回报社会”……一幅幅对联,表达的是群众感恩党的好政策的心声。“我祖宗三代都住在这里,几间破烂屋在大山腰上。快60岁的人了,做梦都不敢想造新房住新屋。党的好政策,助我危房改建新房,让我年前就住进了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房子,全家都万分高兴,万分感激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将世世代代永不忘。”老粮仓镇藕塘湾村危房改建户隆芒种说起住进新房后的感受忍不住老泪纵横。

  住进新房的那一天,沩山乡同庆村胜利组危改户李雪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政府和企业,终于可以让父母睡一个安心觉了。”

  而巷子口镇直田村危房改建户邓慈生,本来贫困无力建房的他却在此次危改工作中不仅建好了新房,更收到了爱心单位送来的电视机,笑得嘴都合不拢。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张张荡漾着幸福的笑脸,感激与感动始终是这些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后最真挚最萦怀的情感。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倚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