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文化源远流长,3000多年前的炭河里文化是宁乡文化的远古基因。经专家考古、研究,炭河里文化的神秘面纱已逐步揭开。综合分析研究成果,我认为炭河里文化至少包涵有四大概念,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国家概念。据考古挖掘证实,炭河里是商周古都,是一个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小方国的都城,其历史进程大概属于国家社会形成的初期阶段,该方国有王宫(有遗址6座)、有管理机构、有军队(出土有戈、矛、镞),有朝臣。二是阶级概念。据墓葬考古发现推论当时至少应有贵族、平民、奴隶三个阶级,因而有学者断定炭河里文化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三是经济概念。1959年发现的兽面纹瓿内藏224件青铜斧,这些斧是作货币用的,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可知当时已有与外地的经济交易,经济发展已达到一定高度。四是文化概念。炭河里文化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礼文化、乐文化、食文化、工艺文化。商周时代“天神”观念盛行,青铜器多用于祭祀,产生了祭祀文化,并直接影响后代的儒家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宁乡出土了大量编铙、编钟,其中象纹大铜铙是以大以重傲视中原的铜铙之王。宁乡铜铙经测音确认五调俱全,可见当时的音乐水准已经很高。食文化包括酒文化及食品文化。青铜器中有大量酒器、食器,可以想象当时酒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达,也可想见当时农耕文化的繁荣。工艺文化则从四羊方尊之精美即可见一斑,其独特而丰富的纹饰,其线雕、浮雕、圆雕艺术,其分块陶范铸造技术均达到当时最高水平。人面方鼎内“大禾”两字是湖南这块土地上目前能找到的最早文字。当然在厚重质实的青铜文化之外如建筑文化(宫殿、城墙)、陶器文化(已拼接成了数百件器物)、玉器文化(“戈”卣内藏玉器320余件)、丧葬文化(墓葬7座)等都呈现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文物专家高玉喜早在1962年首次考察炭河里遗址时就大胆推测:“宁乡黄材这一带地方在殷商时代,很可能曾一度为南方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为研究湖南上古史及其与中原殷商文化关系提供了线索。”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可以认定炭河里文化是宁乡文化的远古基因。仅凭目前的考古发掘,其影响已是世界级的。因此,炭河里文化建设是宁乡永远的首选文化项目,炭河里文化完全能够打造成长沙、中国乃至全世界一块金光闪闪的文化特色品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夏时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2/07/11/567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