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在世两件事:一做人,二做事。事在人为,要做事先做人。商道即人道、文品如人品,讲的是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孔子告诉我们“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古代一举人进京赶考,文章写得非常好,金榜题名似成定局。走出考场,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趁人不注意装进自己口袋里。恰巧被考官发现,立即宣布其成绩作废,并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一枚铜钱尚动心,要他为官必害民。贪心从此须改过,未做文章先做人”。做人在德,成事在能。而德的积累,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8月1日,“道德讲堂”在我县关山开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场观摩会同时举行。这两件事,其实也是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由党委政府来推动,更具影响、更有力量、更有效果。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主流价值观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的普遍化,使一些道德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道德缺失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已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从而更加迫切地呼唤道德新风。“道德讲堂”应运而生,是现实所需、人们所盼,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构建幸福新宁乡的客观要求。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人心中,美好的道德追求和职业操守从来没有被颠覆,时代正气仍是社会主流,好人模范始终得到公众敬重。在最近几个月的“中国好人榜”上,接二连三出现了一些“宁乡面孔”,他们是见义勇为好人县机关事务局谭帅等八名保安、彭乐观、杨国华和杨坚;敬业奉献好人潘英、陈俊;孝老爱亲好人孙林午、黄淑梅;诚实守信好人胡云祥等。这些“身边的好人”,不仅为“道德宁乡”建设提供了榜样示范,也为“道德讲堂”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道德课堂”经常性开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让全民参与到“道德宁乡”建设中,对于形成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让广大群众自觉成为“道德宁乡”建设的实践者,是个很好的途径。
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习是为人做事的基础。对一名党员而言,学习更是必不可少。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密集的社会环境下,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时尚、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养成自觉行动,贯穿生命始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做到“常学习、常换脑、常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执政能力,为推进宁乡建设现代一流经济强县竭诚尽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2/08/03/567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