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长沙出发,西行约两个小时,经宁乡县城,过黄材古镇,越井冲山岭后,田野渐渐地开阔了起来,山势缓和成婉转秀丽的小家碧玉。一大片开得正盛的花朵,吸引了我的视线与情感,透过眼前的窗子,四月清晨的雨后阳光格外和煦,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油菜花是那样耀眼,闪亮的金黄连着天边湛蓝的天空,眼前一片明艳。微风拂过,泛起一道道金波。视野中近处田野里从容安详的劳作与远处村落里袅袅的炊烟交相辉映,就像是浑然天成温馨、澄澈的交响乐。远处有一座座迷蒙的小山峰突起,呈墨蓝色,雾霭泛起,乳白的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雾又散了,那山峰被朝霞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红色,与苍翠的树林、碧绿的田野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好一幅中国山水画的原本!
这是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奇山水,衍生出一幅秀美壮丽的自然美景,这一方山水养育了勤劳勇敢的沙田人民。从这里走出了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
在乡里工作,常有朋友慕名而来,身为地主的我自然就兼任导游一职,常常驾车穿行于乡间小路。这里特有的质朴民风,一句句诙谐的乡音,让美好的心情落下热情的回忆。
两老的故居形式基本差不多,江南四合院形式,坐东朝西,倚山面水,双合板门、方格木窗、青砖泥墙、盖小青瓦、屋有飞檐,外有走廊。
来到勺子冲,在入故居的路口便立着何叔衡的雕塑,安静地站立着好似欢迎我们的到来,从一塘碧水蜿蜒而过,平头槽门横悬着由廖沫沙书“何叔衡烈士故居”横匾,硕大的院落,一间一间整洁而又寥寂的房间,听不到一点声音,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心跳声。堂屋里立着何叔衡烈士的巨大照片,我走上前去虔诚地鞠了三个躬,激情澎湃,为人民解放事业,身丧悬崖,血染青山,壮哉!
少时读过谢老的《家乡好》,至今仍记忆犹新:
家乡好,屋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脚,门前大树好遮阴,六月冷冰冰。
家乡好,吃的十分香,腊肉咸鱼煮豆腐,细茶甜酒子盐姜,擦菜子打清汤。
家乡好,何日整归鞭?革命已成容我懒,田园无恙仗妻闲,过个太平年。
哼着《家乡好》,便见门前有大树,屋旁有池塘,这正是兰馥冲中谢老故居。谢老几十年革命在外,还能这么清晰地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童趣,在晚年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家乡好》,寄托了对家乡生活的无限憧憬。
堂屋里巍然立着谢老的雕塑,清矍的面庞,凌厉而又淡定的目光,他的目光好像注视着我们,熟悉而又亲切。作为人民司法事业的奠基人,他求真务实,公正无私。现在他的故居里仍居住着谢老的后人,为什么故居还会有人居住?询问才得知谢老的后人有很多在家务农,其中一些还是当时受谢老鼓励回来务农的。
然而,来沙田参观两老故居的游客很少,这里不及韶山、乌石、花明楼三星辉映光彩夺目,这里只是湖湘红色星空的一隅。我曾经去过双峰县永丰,那里是中共一大代表蔡和森家乡,在蔡森纪念馆见他可歌可泣的光荣史,踏步在蔡和森路让人既见物、见景,又见思想、见精神。这需要为政者加大力度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产业优势,大力促进红色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视野中,沙田的田园风光确实是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现在这里绿野平畴,屋舍俨然,村道弯弯,绿林深处,构造了一幅天然极乐图。两老的故居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折射出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现在沙田正朝着打造湘中红色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而奋发图强,他日沙田的红色旅游将平添胜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炼平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2/08/22/567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