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撬动GDP一滴酱油的力量
2012-09-12 10:00:50 字号: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大型调味食品上市企业,创建于1996年,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总资产21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调味品行业前列。2012年1月6日,公司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1997年就在国际分类表第30类申请注册了“加加”商标,先后还在相关类别进行了保护性注册,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标管理制度,为“加加”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和知名度时,积极申报驰名商标,2006年6月“加加”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以创新产品,扩大商标驰名度,抢占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成为企业开发驰名商标的最终目的所在。

  驰名商标的推广是开发驰名商标的手段。?对消费者而言,驰名商标意味着优良的商品质量和较高的企业信誉,在消费者中具有足够的知名度,这就要求企业对产品品牌进行广泛的、全方位的、大力度的宣传。我公司总的广告费用就已达数亿元,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数额也已达到数千万,使公司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的推动了品牌的发展和扩张。

  加强驰名商标的保护是维持驰名商标的保障。维护驰名商标最重要的是利用法律武器对已创的驰名商标进行法律保护。保护的重点是防止驰名商标被非法使用和假冒。当企业的驰名商标遭到外来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企业必须通过坚持走商标品牌之路,实施商标战略,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品牌为依托,带动企业不断发展。

  “哗啦”,“超级主妇”刘青麻利地往菜锅里放了一勺酱油。

  就是这一勺酱油,从原料开始,经历了长长的旅程,瓶子、物流、超市,最后到达人们的餐桌。酱油的长长链条,也是GDP的小小支点。

  几滴酱油,也可以撬动GDP,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密码?加加酱油,湖南前三强的食品企业,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中国人的餐桌变迁,也可以搅起中国甚至全球经济的波澜。一个个缩微图景,告诉了我们消费的力量。无论经过什么样的挫折与徘徊,消费一旦被唤醒,将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手。

  样本餐桌上的调结构与稳增长

  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调味品,长沙超级主妇刘青毫不犹豫地将一瓶“面条鲜”放进了购物车。

  在调味品消费上,刘青一家也开始讲究“调结构”。刘青这两年换了口味,不再选用浓酱油,而是爱上了淡酱油,虽然每瓶价格贵了些,但口味不错,营养更丰富,焦糖色少更加健康,而刘青近年越来越看重健康和养生。正是凭借千万户刘青这样的家庭消费习惯的调整,今年上市的宁乡加加食品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开始主动“调结构”

  加加食品是如何做到逆市飘红的?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加加食品紧紧围绕实施“淡酱油战略”和“茶籽油战略”展开经营活动,着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成本费用结构,在酱油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极力拓展高端品类份额,扩大高毛利产品比重,有效实现了效益的优质增长,同时在打造和构建可持续的经营基础和市场基础,为未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做好准备。

  “酱油行业,产品严重同质化,是最没有差异化也最不容易找到差异化的行业。”加加董事长、总经理杨振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在2010年之前,加加食品都是依靠浓酱油打天下,在南方10多个省份没有生产、销售过生抽酱油等淡酱油。加加通过市场抽样调查发现:安徽、河南等省份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约1.2瓶浓酱油,广东、广西居民家庭则人均年消费约6瓶淡酱油,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2010年,加加开始主动“调结构”——?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并实施“淡酱油”战略。到2011年,加加淡酱油与浓酱油的比例达到了48∶52。

  湖南品牌的全国性机遇

  通过持续努力,起步于二三线城市的“加加”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有数据显示,湖南食品企业,尤其是本土粮油、调味品品牌的销售情况,今年上半年相当“给力”,部分品种已形成本土品牌包揽的局面。全省食品行业目前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6件,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33.9%。众多湖南品牌通过努力,已经在全国打开市场,甚至拥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消费的“上台阶”,国内调味品正处在升级换代中,“这也是一种‘调结构’——上档次、上品种、上质量,当然价格也会上去,这也是目前国内整个食品产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加食品为代表的湖南食品工业既面临机遇,又得接受挑战: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提高食品工业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全国品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将是这些食品企业必须解答的难题。

  未来,不仅仅只是加加食品,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着消费升级,而机会向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包装一滴酱油拉动一批配套包装企业

  一滴酱油走上餐桌的过程,可以缩略反映食品工业的整个链条,加加酱油走在前面的包装意识为其赢得市场抢到先机,另一方面,加加酱油的热销又拉动其配套包装企业的良好发展,形成双赢。据统计,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13000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包装国。

  大隐于市的包装公司

  大隐隐于市。

  金洲大道,宁乡通程十字路口旁的一条七折八拐的小巷内,潜伏着湖南,甚至整个中南地区硬件设备都是第一的塑印包装公司,这家名为“银腾”的塑印包装公司,是加加食品的元老级VIP配套商。银腾老板朱志强与加加已合作十余年,主要为加加产品提供塑料包装袋。朱志强正打算买地扩建厂房,厂区面积现在只有20亩左右,计划中的新厂区面积约100亩,“上半年(经济滑坡)确实对行业影响很大,不过,对我们基本没有影响。”?事实上,银腾今年上半年依旧保持着高增长态势,销售额是7000多万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是5000多万元。朱志强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5亿元。

  记者了解到,由于加加食品的拉动作用,其上下游数十个专业配套企业也逆市“飘红”,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形成这边风景独好的景象。

  异常忙碌的瓶业公司

  位于宁乡经开区319国道边的康达瓶业公司生产车间,显得异常忙碌。

  “我们跟加加合作很久了,供应外包装玻璃瓶。”老板不在,老板女儿小喻介绍,“加加占我们业务量比例至少超过90%,我们厂出来的瓶子基本都送到加加那儿了。”

  因为加加食品今年上半年持续增长,对于经济滑坡的外部形势,康达瓶业根本感觉不到。康达瓶业作为加加的专业配套企业,双方合作时间已经超过10年。随着加加食品逐步做大,康达瓶业也越做越大。康达瓶业由最初一座300来万元投入的小熔炉,已经壮大至两座大熔炉,每座熔炉投入都在1000多万元。

  对口负责管理的加加食品生产中心经理杨衡山透露,加加食品去年外包装玻璃瓶的消费量超过2亿只,金额超过1亿元。据其估算,今年上半年,加加食品对康达外包装玻璃瓶的需求量至少增长了2000万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几条带鱼一根草绳捆绑销售的裸体食品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包装,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包装技术总体来讲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满足高速发展的食品工业要求。特别是人们的观念还比较陈旧,包装不足和过度包装现象普遍存在。想要赢得更多机会,食品包装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找到一条稳步发展之路。

  我国今年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预计150万-200万吨

  媒体披露,美国、德国、意大利每年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分别为450万吨、200万吨和190万吨,?我国食品包装需求量今年预计可达150万-200万吨。

  派诺国际最新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2016全球包装市场发展趋势和技术预测》显示,到2016年,全球包装工业产值将会快速增长至8200亿美元,纸包装产品和硬性塑料包装产品将以年均3%的增长率成为主要增长点,2016年两者产值将分别达到400亿美元和330亿美元。

  食品包装和护理品包装仍将是全球包装业最大的两大终端领域,到2016年,饮料和食品包装将会增长430亿美元。

  物流 酱油上市为物流企业打开巨大市场空间

  经过包装的酱油,到达人们的餐桌,还要经历物流、超市等长长的旅程。卫祥云认为,加加食品今年上市,为其进一步向全国性品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也给其配套的物流企业打开了巨大市场空间。

  黄耀明是加加食品专业配套物流公司的老总,他1996年左右买了一辆载重4吨的“解放”牌货车开始单干,专门跑运输。起初还接点别人的单,一年后,黄耀明专门为加加食品服务。

  2006年,加加食品进行第三方物流招标,黄耀明的龙运物流又入围中标。如今,黄耀明早已“鸟枪换炮”,“车子有十几台,大的那种‘半挂车’都有七八台,另外还有个2万多平米的仓库。”

  黄耀明估算,加加食品以及加加客户上半年的物流费用,包括其他物流公司,应该在3000万—4000万元之间。据了解,虽然整个加加食品的业务量占了龙运物流业务量的90%,但龙运物流仍旧只是加加专业配套物流公司中排名比较靠前的一家。黄耀明坦言,今年上半年上交的过路过桥费、高速公路收费,可能都超过千万元了。

  卫祥云指出:“虽然还没有具体统计上半年的行业数据,但国内调味品行业上半年肯定是增长的,而且增速不会低于15%。其实国内调味品行业不存在‘稳增长’的问题,因为我们还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今年至少能够保持15%—20%的增速,除了原材料采购外,其对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延伸,以及相关外包装、物流等配套行业的促进、拉动作用还是很强劲的。”

  长沙工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熊鹰认为,加加食品是由小微企业逐渐成长、成功成为中型企业的范本。加加食品的成功带来的是企业、员工、经销商和政府的多赢局面。

  加加食品目前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刘永交透露,加加目前在全国的经销商家数已经超过1200家,相关的就业人数超过万人,“目前经销商普遍反映,市场越来越看重食品安全,一定要做牌子货,‘高档的会越来越好销’,这肯定是趋势。

  “上半年食品产业对长沙经济支撑最大”

  根据长沙市工信委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1至6月,全市规模工业产值3286.3亿元,同比增长16.3%;规模工业增加值1110.2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长沙工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熊鹰表示:“作为长沙目前着力打造的四大(工程机械、汽车、食品、材料)千亿产业集群之一,食品产业应该是今年上半年对长沙经济‘支撑’力量最大的。”

  据统计,目前长沙烟草食品产业已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77户,分布在烟草、休闲食品、饼干包点、调味品、保健食品、乳制品、肉食加工、粮油加工、茶叶、盐业、酒水饮料、果蔬等行业类别。

  食品工业集群效应明显,转型升级加快

  [数据] 率先企稳,湖南消费的底气

  近日出炉的《湖南省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湖南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回升态势。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2.85亿元,同比增长15.5%。

  消费品市场有望率先企稳

  据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工作人员介绍,1-4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幅逐月下降。5月起,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3.33亿元,同比增长15.3%,扭转了今年以来逐月下降的态势,增速开始回升。6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4.62亿元,同比增长16.3%。上半年,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幅呈现近似于“U”字型走势。

  消费亮点在于,汽车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湖南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虽有增长,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在稳增长的基调下,湖南下半年消费市场呈何走势?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工作人员分析,随着扩大消费和增加收入政策的落实,伴随物价回落,消费品市场有望率先企稳。初步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能够保持16%左右的增幅。

  食品工业集群效应明显

  据省经信委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食品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1-6月,预计全省规模食品工业完成总产值1440.7亿元,居全国第9位。三季度,虽然我省食品工业仍面临着增速继续下滑的较大压力,但在国家稳增长的宏观环境推动下,我省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预计1-9月全省规模食品工业完成总产值2373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28%。

  我省食品工业集群效应明显。全省目前基本形成了长沙粮油乳茶、岳阳粮油茶调味品、株洲肉乳、常德粮油水产品、湘潭肉莲槟榔、邵阳酒果蔬糖、怀化粮油果蔬、永州酒油果蔬、益阳粮茶水产品等9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2011年,这9大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2552.9亿元,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82.9%。

  另外,转型升级步伐也正在加快。我省目前引导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食品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据省经信委透露,为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将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工业经济重要支撑,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产业聚集发展,以核心骨干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食品行业旗舰。全力打造长沙、岳阳两大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抓好望城经开区、湘阴洋沙湖工业园等10个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食品企业向园区聚集;力争提前实现“十二五”食品工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目标。

  Tips

  今年上半年,湖南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回升态势。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2.85亿元,同比增长15.5%。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海钧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