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两型园区”生态大道 龚再蓉 摄
我县以“两型”标准建设工业新城,经过多年来的精心打造,两大主体园区两型建设成效凸显。目前,“两型企业”已构成支柱产业、“两型园区”已成就投资洼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誉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的样本。
优质环境打造“两型”新城
艳阳高照、金风送爽的秋日,漫步在我县两大工业主体园区,只见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厂房掩映在红花绿树丛中,一个个楼盘错落有致,一家家商场琳琅满目……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已蜕变成为一座“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两型”新城。
十七大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的一份子,国家级园区宁乡经开区第一时间就明确了建设“森林里的工业新城”的目标。
在着力建设优美园区的同时,宁乡经开区做优土地资源文章,当一些园区争相拓建园区道路的时候,宁乡经开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原规划道路宽主干道40米、次干道30米,缩减至主干道24米、次干道15米,仅此一项,园区节减土地约200亩;为不影响入园企业的布局和建设,园区投入数千万元,对原有主要供电线进行了迁移和升高,又节约土地280余亩。园区在注重节约用地的同时,围绕提高土地效益,突出集约用地,强力推行了“四个集中”。集中配套设施建设——共投入2亿余元,整改升级了园区供电线路,建设天宁热电厂等配套及辅助设施,实行供电、供水、供热的统一配送和管理,比各企业单独建设锅炉房至少节约土地200亩。集中生活设施建设——园区仅用22亩地集中建设了可居住1000人的职工住宅小区,比各企业自行建设至少节约用地近100亩。集中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已建多层标准厂房8栋,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容纳和孵化了直接就可以投资生产的金域化工、磐吉奥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集中安置住宅建设——园区对拆迁户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集中垂直安置,建立失地农民中心村,安置900余户3442人,共计安置用地283.9亩,而拆迁户腾出了宅基地面积619.5亩。通过实行“四集中”,既为企业降低了发展成本,更为园区自身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也因此促进了园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园区步入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健康发展轨道。
金洲热土,“两型”新城魅力显现。2011年5月24日,国家科技部的梯形会议室内,国家节能环保新材料生产基地评审大会在此举行,20多家参评单位排队依次入内汇报,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正襟危坐,举牌评分。金洲新区第一个登台汇报,10分钟的汇报,专家们频频颔首称好。
震撼专家们的金洲新区那一串串硕果,一个个国内领衔的企业。金洲新区,作为长沙工业园区的后起之秀,诞生之初,就高规格描画,大手笔布局。园区紧靠金洲大道这根“金轴”,搭起交通的“快车道”,产业定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和谐有序、协调发展,先后建立“四不引进”,将“圈地嫌疑者”、有害环境的项目挡在门外。金洲新区还推出提升土地效益新举:创建恩吉创业园,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再单独供地,一律入创业园;项目选择以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为取舍标准;严格控制中小企业宿舍、办公楼等非生产性建设用地,园区主导发展保障性住房;及时调度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和达产率,控制企业盲目用地。严格的环保标准,园区核心区花园内没有一根对天烟囱,没有一处污染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为增加商业元素,聚集人气,金洲新区产城联姻,双袖广舞。碧桂园、澜湾等别墅、洋房、酒店、学校、商贸城拔地而起,比肩林立,为高新产业的各类人才营造了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
优质企业托起“两型”产业
2011年11月14日上午,宁乡远大住工住宅工业园预制件生产线上,经过制模、水泥搅拌、布料、震动等工序,几分钟工夫,一块PC预制楼板就已成型。再经过几天养护,楼板便可运至工地直接使用,用这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预制件,8名建筑工人5天时间就能组装出一层楼。同样位于宁乡经开区的远大住工住宅示范园项目“蓝色港湾”,除承重结构外,墙体、楼板、楼梯等部件都由这里生产配送过去。作为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运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预制混凝土构建技术建成的第五代集成住宅,宁乡“蓝色港湾”一期于8月27日开盘,当天即售罄近千套房源,创宁乡房地产单日销售总户数之最。
宁乡经开区一直坚持引进节能环保的“两型”企业,远大住工项目就是一个经典成功之作。2009年12月,远大住工正式签约落户宁乡经开区,按照“两园”拓展模式,建设“住宅工业园+住宅示范园”。据悉,宁乡经开发区从一个县级开发区发展到国家级的“两型”示范园区,一直坚持走“两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园区致力于构建三大循环经济圈,一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构建企业小循环;二是以产业链共生互补为特征,构建区内循环;三是以延伸产品全寿命周期为重点,构建社会大循环,大力发展城市矿产和再制造,形成旧件再制造逆向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目前,区内已形成4个区域循环经济链条:“酒渣、酱渣、薯渣-生物肥料、饲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针对园区食品主要企业产生的酱渣、酒渣和薯渣等废料,有针对性地引进饲料、生物肥料企业,有力消化“变废为宝”,园区饲料企业利用废渣进行饲料生产,每吨成本节约200元左右,年增加收入5000万元。工程机械、家电、药械、机床、汽车零部件等五大类机电再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混凝土输送泵和高铁制梁泵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再制造,以液压杆件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以及机床再制造和药械再制造等五大类再制造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湖南再制造产业西有宁乡、东有浏阳“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建设全国再制造产业基地。住宅产业化节能环保等新材料产业链,以远大住工为龙头,按照“住宅工业园+住宅示范园”的“两园”发展模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的工业化建筑。与规模相同采用传统方式建造的建筑相比,可减少施工用水量80%以上、减少混凝土损耗、钢材损耗约60%,减少木材损耗、施工垃圾、装修垃圾约80%,综合节能约70%以上。园区热电厂废渣、废水资源再利用产业链,目前天宁工业水厂提供工业用水给热电厂和纸业企业,热电厂为园区企业、特别是需求量大的纸业园企业集中供应蒸汽,生产所产生的灰渣、废水又是天宁建材厂所需的原材料,最终将所产生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转化成为工业用水,从而达到向园区企业集中供热、供冷,供应阶梯用水的综合效应,使园区企业供热成本降低20%~30%,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金洲新区以两型理念为引领,大力打造开放包容的资源生态、经济高效的建设生态、高端新兴的产业生态、创新尖端的科技生态的建设理念,拉开了开发区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节能环保新材料基地已经落户金洲新区。重点培育以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属材料为主要方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引进了红宇耐磨新材料、邦普循环科技、族兴新材料等节能环保新材料骨干企业76家,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1家,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14个,6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家企业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的支持,3家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成为中部地区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晴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2/09/28/567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