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县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由10.85亿元增至40.5亿元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辉11月2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以抢挺目标为引领,既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县域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25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可达790亿元(以下关于今年的各项数据均为预计数),五年跨越五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由10.85亿元到40.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5.24亿元到22.8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分别为30.1%、34.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3亿元,年均增长27%。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年均增长17.5%。三次产业比例由15.8∶53.7∶30.5调整为10.8∶69.1∶20.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全国第114位跃升到第68位,挺进全国百强、中部五强。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4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160亿元,分别为2007年的5.1倍、5.8倍;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5%。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08家、税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创立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15件,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个、省级高新企业51家。
现代农业开创新局面。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先进,回龙铺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基本建成。生猪的调出量跃居全国第一,宁乡花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烟叶生产规模由全省第七跻身全省第二,成为全国首批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4个试点县之一。茶叶、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稳步壮大。
第三产业形成新优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旅游强县,新增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五星级酒店3家。2012年的游客接待达9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5亿元,分别为2007年的2.2倍、4.6倍。商通天下的格局加速形成,房地产业蓬勃兴起。
过去5年我县实现了县域布局的优化完善
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人口由22万增加到34万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辉11月2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以城乡统筹为抓手,既实现了县域整体的科学布局,更构筑了支撑有力的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扩容升级。规划控制面积136平方公里,建成近40平方公里。宁乡经开区的产值、税收分别增长6.5倍、5倍,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由县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并获评全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全省“两型”工业示范园区。金洲新区快速崛起,五年聚集企业122家,获批国家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并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玉潭、夏铎铺、煤炭坝、大成桥等乡镇工业小区竞相发力,成为区域经济的坚实支撑。
中等城市格局形成。县城建成区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人口由22万增加到34万。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在全省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20亿元,沿江风光带等城市新地标成功打造。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7条68公里,四大门户广场焕然一新,“四溪一渠”(朝阳溪、化龙溪、东沩溪、正农溪、民兵渠)实施治理,城区主干道绿化提质,34条背街小巷完成整修,污水处理、管道燃气、水厂扩容等市政建设全面推进。
现代村镇加快建设。以关山、灰汤、沩山、花明楼、大成桥为示范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突破。玉潭镇以中部地区唯一的殊荣,进入全国城镇综合实力百强行列。水利、交通、电力建设投入达57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金洲湖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凤凰山、青洋湖获批国家森林公园,赢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县的荣誉。沩江、靳江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个、乡镇压缩式垃圾站20个。
过去年我县实现了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
共启动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230个,完成投资752亿元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辉11月2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既实现了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更铸造了赶超崛起的县域品牌。
区域价值大幅提升。推动东进融城,坚持交通先行,拉通金洲大道,金玉组团纳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版图;推进长韶娄高速、益娄衡高速、石长复线、金洲西线建设,新建改造宁灰、灰黄、黄沩、流沙巷等区际干线,凸显了区位优势,提升了区域价值。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启动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230个,完成投资752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52个,东洋铝业、大润发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三一起重机、华润饮料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性资金近90亿元,500多个项目获得上级支持。
人才优势逐步形成。实施“5127”工程(用5年时间引进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100名、硕士200名、全日制本科生700名),加大教育、卫生等专业人才招聘力度,一批优秀人才投身宁乡建功立业。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家,聚集科技人才3000余人。
过去5年我县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达86亿元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辉11月2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既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更凝聚了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达86亿元。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分别达24260元、13850元。为民办实事工程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净增参保21万人。城乡低保先后四次提标。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有序展开。医疗救助和特困学生救助机制全面实施。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改扩建敬老院16所,改造农村危房7000余户。新建廉租房、公租房17.5万平米,改造棚户区16.9万平米,解决了1万多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各项事业长足进步。教育强县建设顺利推进,创建省市合格学校198所,新建规模学校9所、乡镇公办幼儿园16所,中小学校舍的危房全部清零,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率先全省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了17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提质、412家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新增医疗业务用房10.8万平米。建成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3家农家书屋、124个全民健身点,县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人口计生工作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县。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宁乡、法治宁乡、和谐宁乡等各项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率先全市成立乡镇“一部三中心”(群众工作部、信访接待和矛盾调处中心、援助中心、政务服务便民中心),在村、社区设立群众工作站,广泛开展“一推行四公开”(全面推行干部联点驻村、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活动),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更加畅达。深化“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组建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委员会,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能职责督查室,建立校车运营新模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加强交通、流动人口等公共管理创新,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过去5年我县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
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1085件,政协委员提案850件,办复率100%。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辉11月2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我们以依法行政为保障,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更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1085件,政协委员提案850件,办复率100%。规范深化政务、村务公开。圆满完成第八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行政管理更加规范。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进一步强化。顺利对接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乡财县管的约束力增强。公务员津补贴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完成38个县直单位和33个乡镇“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工作,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政府服务更加高效。以“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许可服务科集中、行政许可服务科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审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到位、审批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为重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精简行政许可事项54项。设立政务绿色通道,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全程代理、一家收费,建成33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一批村、社区政务便民服务点。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规范政务服务年”、“机关效能建设年”、“行政执行力建设年”、“廉政文化建设年”、“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得到了各方好评。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2/11/21/567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