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越做越大的“鸡司令”
2013-01-31 10:47:42 字号:

  

 

  李尚华正在拾捡鸡蛋

  年关时节,记者来到菁华铺乡嶂山村,见到了正在鸡舍里忙碌的李尚华。她正在鸡笼前捡拾鸡蛋。她告诉我们,3500多只鸡每天大约能产400斤鲜鸡蛋。现在市场价好,每斤5元钱,一天就有收入2000元。她还领我们参观了另一个正在建设中鸡舍。河北来的工人师傅正在装鸡笼。只等开春,她那6000只中鸡,就能上笼待产了。

  在李尚华家里,我们围炉向火。她跟我们讲起了与鸡结缘的经过。

  2007年的10月,赋闲在家的李尚华,偶然听到朋友介绍说养蛋鸡是一条不错的致富路。做事历来风风火火的她,第二天便和老公一道来到有名的养鸡之乡桃源县。经过实地考察,她觉得有戏。叫老公刘文胜在那学技术,自己回家筹措资金。花了二十多万元,用一个月时间建起了一栋鸡舍。选购5000只中鸡。按理中鸡上笼42天便可以产蛋。不想人算不如天算,碰上了多年难遇的冰灾天气。运鸡的大车不能进,只能用手扶拖拉机转运。一路颠簸,几经周折,鸡们自然很受伤。特别是持续的低温,养了3个月,不但鸡没下蛋,还冻死了一半。只好将剩下的鸡贱卖。这让李尚华夫妇受了打击,借来的钱,除了一间鸡舍以外,全泡汤了。

  二十多万元一下子全没了,让李尚华心不甘。从哪里跌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她做老公工作,又得到了叔叔的支持,借给他们五万元。有了这五万元,李尚华就有了信心。2008年下半年,李尚华又进来了5400只鸡。这次进来的鸡状况还不错,5个月后,鸡就开始产蛋了,产蛋率达到了96%。那时,经常可以看到李尚华挑着鸡蛋在市场上、村上转,量太多,这样叫卖根本不是办法。几经辗转,李尚华找到了农贸市场和几家超市,实行定点销售,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终于让李尚华尝到了甜头。

  如何克服因自身养鸡技术“盲点”而带来的养殖风险?丈夫刘文胜一方面通过看书,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巧借“外援”,破解难题。现在,都是刘文胜给自己的鸡看病、预防。但是鸡苗的问题,一直是李尚华想要解决的老大难。经过不断外出学习、“取经”,养殖鸡苗的技术是有了,但自己养鸡的场地太小。经过多方的考察,李尚华在坝塘镇租了一个鸡舍,开始养起了小鸡。老公刘文胜负责照顾小鸡,李尚华就在家里照看这些下蛋鸡。蛋鸡不能长时间喂养,经过成本核算,在产蛋率下降到80%的时候,就会将这些大鸡卖掉,再重新饲养一批新的鸡。几年时间里,李尚华就养了4批鸡,特别是后来养的第三批、第四批鸡都是他们自己孵化的小鸡。目前,李尚华的养鸡场发展到了三栋大的鸡舍,其中有两栋养的3500多只鸡已经产蛋;一栋正在进行设备添置,正准备让鸡进笼,预计能养到10000只鸡。

  已经积累了经验的李尚华告诉我们,养蛋鸡的确是一个好的致富路。在她的影响下,同村的孟建良也养起了鸡。规模比她还要大。她告诉我们,很想建设一栋现代化的鸡舍,购买一套先进的设备。这样的鸡舍一栋便可以养2万只鸡,全自动化喂养、拾取鸡蛋,能节约不少的成本。但投入比较大,需要200万元左右,无奈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多钱。当然,市场的风险还是有的。鸡蛋的价格不稳定,低谷时只两元多一斤,那才真急人。如果有资金支持、能规避市场风险,她肯定会做得更大。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熊胜兰 胡胜男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