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兵(左一)七年如一日地照料老人。
他们是老人生活的打理者、身体健康的守护者、心灵情感的倾听者,更是老人们眼中的“贴心好儿女”;他们像冬日里的暖阳,把爱照进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温暖着他们的心,他们就是敬老院的护工。
王征兵是大成桥镇敬老院的一名护工,从2006年进入敬老院工作至今,她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服侍着老人们,成为人人称道的“王姐”。对王姐来说,是对这份工作投入了感情,才让她坚持下来,七年如一日,享受爱心付出所带来的快乐。
老人只想有人陪着就好
50岁的王征兵每次巡房,老人都会拉住她聊天。有时她工作忙,巡房时间缩短,不少老人就会“投诉”,“闺女,你都不理我们了。”
谢跃宁全身瘫痪多年,手脚僵硬,不会说话,穿衣、吃饭、洗澡、大小便等全靠护工打理。由于不熟悉敬老院环境,谢跃宁很害怕孤单,只要没人在身边就大哭大闹。为此,院里专门安排王姐24小时陪护。“他的内心其实很孤独,很想要人陪着他。”王征兵说。
每次王姐抱着一大堆衣服、被子准备到外面清洗时,谢跃宁一下子就变了脸,开始嚎啕大哭。于是王姐放下手中的活,坐在谢跃宁床边,握住他的手,轻言细语地给他做思想工作。谢跃宁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顽皮地冲她眨了下眼睛,开始平静下来。
院里的五保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很少出来走动,经常是“白天一面墙,晚上一盏灯”。他们无儿无女,王征兵把他们当自己的父母一样经常探望。“物质再充裕,远不及一声问候、一个拥抱来得温暖。五保老人对我们有天生的依赖,哪怕抽出一个小时去看望和陪伴,老人也会开心一整天。”王征兵说。
老人和小孩一样,也需要“哄”
“都说老小老小,其实老人有时候也跟孩子一样,需要人哄,需要人关心。”她说,照顾老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摸清老人的脾气和个性。
张冬清是三级智残,精神不正常,刚入院时,由于不习惯集体生活,心情不好,经常乱发脾气。王姐耐心地忍受着,还要想方设法开导他,哄他高兴。尤其在了解他的具体病情后,王姐把他列为重点关心对象,经常陪他说话,慢慢的王姐的爱心和耐心打动了他,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王姐隔三差五都会买来他最爱吃的饼干、糖果,他兴奋地手舞足蹈,拖着王姐的衣服不放手。在王姐的耐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扫地、拖地,虽然是“画大字”,但每次都很认真,嘴里不停地哼着小调,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王姐和老人“打交道”的经验可谓丰富,她和记者说出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作为护工,对痴呆老人,别嫌弃;老人心情不好时打你,也别去计较。大冬天,他们不穿衣裳,就哄他们穿,夸他们衣裳漂亮;他们捡垃圾往屋里带,就悄悄帮他们收拾了,还要夸他们爱干净。千万别以为老人痴呆了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和小孩一样,就爱听表扬呢!哄老人吃饭,哄老人吃药,哄老人休息,王姐笑称自己是幼儿园老师,但她比幼儿园老师更辛苦,因为老人比小孩还拗,而且病痛多,也更喜欢钻牛角尖。
受点委屈无所谓,以后我们老了也需要人照顾
王姐照顾过的老人数不清,现在脏活累活都已经习惯,只不过偶尔还会受点“委屈”。“因为有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有时糊涂起来就不认人,护工工作时,老人会突然就发脾气,说不定抬手就打护工一下。”王征兵说,“给老人洗澡需要几个护工一起配合,一个抱着老人,一个脱衣服,一个给他擦洗,有一次我抱着老人,老人怕冷不愿意洗澡,老人突然咬了我的胳膊一口,我当时疼得不得了,可是也只能忍着。”
有时老人们发懵打人,王姐默默地忍受了,然后就躲起来偷偷抹眼泪,但一会后就又挂上了笑脸,“因为老人脑子不清楚,他也不是故意要打人的,我挨几下就算了,还是得继续照顾老人,以后我们也会老的,也需要人照顾。”王征兵说。
七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王征兵很有成就感,“能让我一直坚持这份工作的动力是老人和家属的认可,老人开心,我们觉得更开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陈芳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3/02/22/567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