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民情日记]洋洋五万言 字字公仆情
2013-03-22 15:07:11 字号:


彪哥正在整理当天的民情日记。

由彪哥发起的聚友轩爱心活动,为沙坪村的孤寡老人送去了爱心和温暖。

  清晨,在田间地头指导烟农对烟苗进行移栽。

  社情民意直通车 民呼我应

  时间:2013年2月28日

  走访地点:黄材镇塅溪村

  主要困难:54岁退伍军人朱某,1979年入党,在部队服役6年后没有享受任何补助(按政策要60岁以后),患有糖尿病、肾结石、肠穿孔等。因思想偏激,在当地为首搞串联上访,非法集访,受到处理后仇视政府,成为上级挂牌督办的五包一重点稳控人员。

  解决办法:朱某仇视社会主要的原因是,患病导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我连续五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根据他本人想找事做的意愿,答应帮他谋一职位缓解经济压力,彻底扭转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形象。在征得镇政府领导同意后,我写好了安置计划和聘用协议,决定聘请他担任“镇环境卫生信息员和管理员”,通过反复协调和做工作,在村支书和朱某及其家人的见证下签订协议。虽然每月只有400多元,但老朱信心满满地表示,再也没时间上访了,要把管辖片区的卫生搞成全县的示范。放下笔,我看到了老朱微笑里饱含着久违的自信和尊严。我相信,至此,维稳黑名单上少了一名需要24小时防控的危险人物。化干戈为玉帛,化矛盾于无形。我如工兵排除定时炸弹后感觉轻松了许多。

  ——摘自彪哥的《民情日记》

  “要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首先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大家口中的彪哥,名叫俞合彪,今年45岁,是黄材镇涓水村人。彪哥脸色黑红,身材高大挺拔,从1994年起,他一直被镇财税办聘为协税员,2011年,他被镇群工部确定联点沙坪村群众工作,彪哥坦言作为编外村干部,联点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社情民意直通车”开进沙坪村各组各农户家中,村上的党员、组长、村民纷纷成为“直通车”服务员和舆情收集员。

  “走村串巷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第一时间听到群众呼声、看到村民的冷暖。”为此,彪哥要求村上每位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建立民情日志,哪家孩子上学没着落,谁家老人儿女不在身边,都要一清二楚。二年多来他走遍全镇各村组,无论到哪都是“本不离手”。

  记者点击彪哥QQ(813605496)空间的“民情日记系列”发现,每一篇都详细记录了村里的大事小情和发展痕迹,都写满了村民诉求和解决结果:沙坪村特困户隆某24岁的儿子精神病复发,引发山火,砸邻居家的东西,殴打老父亲,其监管人无所适从。通过他和村干部多方奔走,为其争取资金,最终将其送往宁乡精神病医院救治,解决了村上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和率先示范,沙坪村终于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种植了几百亩烤烟;通过半个月摸排,沙坪村实有房屋和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终于完成,彪哥也圆满完成了全村610户村民房屋的照相采录……

  随着网络普及,彪哥又将“直通车”开上信息高速路,推出的“社情民意QQ群”民Q我应,“直通车”也实现与村民天天见。记者注意到,彪哥的粉丝有几千人,每天围观其民情日记的粉丝达到300多人。“我们不想彪哥调走,他是我们沙坪村2396名村民的‘主心骨’,是我们最受敬重的人……”沙坪村树山组隆作军感慨地对记者说。由于工作扎实认真,今年2月,彪哥被镇政府委以重任,调至镇综治办处理社会治安和化解矛盾纠纷,并将联点工作从沙坪村调整到群众工作更为复杂的塅溪村。

  村民都喊彪哥为“及时雨干部”

  时间:2012年7月21日

  走访地点:沙坪村

  主要困难:7月21日,星期六,晚11点多,黄材水库主渠道沙坪村周家组地段发生穿孔透水事故,请求协助处理。防汛期间,险情就是责任,险情就是命令。尤其是黄材水库灌区主渠道,位置高,水渠宽,蓄水量大,一旦发生崩塌溃堤事故,堤下几十户人家几百亩良田将遭受巨大损失。

  解决办法:当我赶到渠道穿孔处,镇村干部都在现场组织群众救援抢险。把树棍,柴枝堵在出水口,一个漩窝踪影全无,把两床棉被打捆扔到出水口,也是一个囫囵就吞没了,几个跟斗后出现在渠道外面的稻田里。看来堵塞方案无法凑效。渠道这几天正在雨后泄洪,很满,很湿滑,派人员下去堵塞很不安全,渠道两边空荡荡的,也没黄土沙石装包,渠道里的水哗哗地从渠底涵的穿孔处往外冒,渠道外稻田里的水位迅速看涨,一下子就淹没了三十多亩,群众的几口鱼塘接连进水。唯有赶快通知黄材水库管理局,拉闸放水。电话一个个打出去,二所、三所、四所全部拉闸放水,五所因河道已在上次大雨中冲垮,拉闸三十公分流量。我们都焦急的在等着,用手电照着,观察着水位的变化,望着渠道里的水慢慢降下去,十公分、二十公分、五十公分……凌晨一点多,渠道里的水位下降了三米多,险情得以缓解,溃堤口全部暴露出来,一个八十公分宽,一米多高的大洞,好险!因发现及时,处置得当,幸未造成较大损失和事故。余下的工作就是积极排涝,挖掘透水处,坚筑严堵,迅速恢复生产,确保渠道畅通。

  ——摘自彪哥的《民情日记》

  沙坪村17名五保户、低保户说得最多的是“搭帮及时雨彪哥”。从2011年联点后,彪哥对全村所有五保户、低保户、特困家庭、瘫痪病人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走访,并拍照放到QQ空间里。热心网友“剌猬精”在他空间看到那些可怜的老人、贫困的家庭、瘫痪的病人,遂倡议组织“聚友轩”群的网络朋友开展了献爱心公益活动,彪哥毫不犹豫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几百元,通过一个星期的宣传和筹措,共募得捐款三千多元以及爱心物资(棉被17床、植物油10桶、大米10袋)。于去年12月15日,将爱心款物送到沙坪村受助者家中。网友们表示每年都将筹措爱心款到村上慰问。

  如何更好更快解决“直通车”收集的群众需求与困难?彪哥建立起“手牵手、同心结”五类五级服务机制,即按照对象身份需求的不同,分为党建服务类、社会保障类、民生服务类、弱势群体救助类、信访稳定管理类,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划分温馨、重点、时刻、非常和特别关注五个等级。

  “我13岁的女儿在长沙因先天性心脏病在长沙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治疗导致死亡,凌晨4点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彪哥毫不犹豫,毫不畏难,像我的亲人一样,清晨6点半就从黄材赶到了长沙。最终通过他的努力,找出了医院在复查时没有做全面细致的化验和检查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的原由,让医院承担了应负的医疗责任,给付了赔偿……”沙坪村熊某说到这儿不由红了眼眶,哽咽着表达了对彪哥的敬重之情。

  为患病老党员解决医疗费难题,为危改户争取更多的援助资金……群众关心的事,都是“五类五级服务机制”关注解决的大事,而彪哥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多晚接到村民电话,他总是最快赶到现场,村民们都亲切称他“及时雨”干部。

  “彪哥总在村组跑,民情档案写了好几本,民情日记也写了几万字。”黄材镇党委书记黄岳君说:自2011年我县启动“一推行四公开”工作以来,彪哥在联点驻村过程中起到了摸清情况,发现问题、互通有无,沟通上下级感情,提高基层工作效率的作用,许多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增加了,他是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学习的楷模。

  彪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和镇村干部的赞誉,而他总是谦虚地说:“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不是靠我个人就能做到的,是靠组织、靠群众才能做好,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采访中,记者问彪哥,每天这样辛苦忙碌图的是什么。他憨厚地说:“就图群众对我的那份亲热劲,他们是真把我们政府的干部当自己的亲人,我更应该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网友的话:

  梦妮:你是个受人敬爱的好干部,好人会一生平安。

  风与叶子:来过,看过,感动过,真男人,好干部!

  缘来是你:看了你的一些日记和照片,能真心感觉到你是个好干部,真为我们黄材人民感到高兴!要是老家能多些像你这样既有学问,又能吃苦,重要的是能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的话,相信我们美丽的黄材会更加的美丽和辉煌。

  爱好钓鱼:大叔,您的文才很好,为人正直。是个为我们家乡做出贡献的好人。看到很多黄材的照片,让我一个游子的心想起久违的家,谢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看到了美丽家乡的变化。

  猴公山下的梦想:我是学传媒的,14岁便从黄材月山村外出求学。你的日记让我体会很深。我现在在湖北进修,同为黄材人,同饮沩江水,我想免费为黄材拍个宣传片。(记者后来得知,在彪哥的促成下,这名网友于去年9月,带着相关器材,免费为黄材镇拍下了时长12分钟的宣传片)。

  记者感言:基层无小事 民情大于天

  作为一名联点驻村的编外村干部,尤其还是一名镇里聘用的普通工作人员,彪哥对待工作的认真扎实劲无疑让人肃然起敬。他是村里的“当家人”,也是群众的“知心人”和“主心骨“,更是基层发展的“领路人”,所以在日记里,我们看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琐事,也看到了“指点江山”的豪迈……这些日记多则上千字,少则几百字,尽管文字零碎,但字里行间承载着他对农村发展的希望,充满着对农民群众的深情。

  基层无小事,民情大于天。透过这些,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正是许许多多像彪哥一样的群众工作者用汗水和心血,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厦的基石。

  记者认为,民情日记的创建让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让大事变小事、难事变易事,活动效果日益显现。记者也由衷地希望每位群众工作队员的案头都有这样的日记,记载的是民生和民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美容 卢果丰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