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爱心
2013-04-17 10:53:19 字号:

  

今年春节前,杨华江慈善基金会对当地特困户进行救助。

  在我县西部山区,有一个村的部分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一个慈善机构,对当地特困户进行救助,一干就是7年,使众多特困对象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慈善机构?为什么能有效运转这么长时间?4月2日,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来到老粮仓镇杨华江村,深入了解了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的相关情况。

  6年前,杨华江村有了一个爱心QQ群

  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的前身是杨华江爱心QQ群,由杨华江村的5位村民于2007年发起成立。当时,有村民在网上提议,自发成立一个民间慈善机构,对村上的特困户进行帮扶。很快,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并由此建起了杨华江爱心QQ群。

  如今在老粮仓镇计生办工作的朱果红,便是当年的5名发起人之一。这5名发起人,除他之外,其他4人长期在外地做首饰加工销售生意。“全村在外创业的村民超过300人,以加工销售首饰为主,也有经营其他企业的,可以说村上有不少人发了财。但是,直到如今,村上还有不少人十分困难。让有钱人献出一份爱心,使特困户获得帮扶,便是我们建那个QQ群的初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朱果红这样对记者说。因为面向杨华江村民,并以“交流爱心”为主题,这个QQ群便有了上述名称。

  杨华江爱心QQ群成立后,群内的成员每年都要开展3至5次爱心活动。这些活动,大都具备临时性特征。村上谁家遇到了无力克服的困难,群内成员便自发献出自己的爱心,除自己捐款外,还经常采取募捐的形式为其筹措爱心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爱心QQ群使越来越多的特困对象受到了帮扶,其名气也越来越大。

  3年前,爱心QQ群升级为慈善基金会

  2010年底,拥有近100名成员的杨华江爱心QQ群获得全面升级。在老粮仓镇和杨华江村的支持与引导下,这个爱心QQ群被拓展成杨华江慈善基金会。当年农历年底,在村上评定救助对象的情况下,这个新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对全村12个特困户进行了帮扶,每户救助金额为200元至500元不等。“几年坚持下来,爱心QQ群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这是有目共睹的。爱心QQ群以网络为依托,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将各地的人联系起来。但是,它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自身的制约,比如说有不少人从不上网。”杨华江村党总支书记喻四平表示,将爱心QQ群升级为慈善基金会,根本目的就是为其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上述升级过程中,镇村两级做了大量工作。如召开专题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召开爱心人士、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会长等人选,等等。这些,都为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年来,慈善基金会发放救助款20余万元

  去年9月,杨华江村一组村民吴秋军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在医院住院治疗了3个多月,花费治疗费用数十万元,致使家中负债累累。得知情况后,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的相关人员迅速行动,为其募集爱心款6万多元。除这种临时性的帮扶救助外,该慈善基金会每年都会定期开展一些救助活动。这种定期救助,一般在春节前和春季开学前进行,对象由村上评定,以特困家庭、特困学生、大病患者等为主,每年在20户左右。

  据统计,自2010年底成立以来,包括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累计救助金额已超过20万元。这些善款,主要由杨华江村村民捐献,已累计超过700人次,并且大部分从外地汇款回来。在有效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杨华江慈善基金会继承了杨华江爱心QQ群的特色。在该基金会的运转中,村上的远程教育网络继续充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基金会会长文胜良、理事长黄菊洋等都长期在广东、浙江等地经营自己的生意,互联网一直是彼此沟通的重要途径。同时,该基金会的收支明细,每年都会公开3次以上,并且是网上公布与村内张贴同步进行,确保了基金运转的高度透明。

  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如今,在坚持多年之后,杨华江慈善基金会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引进“外资”,被该基金会确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基金会已与北京的一位爱心人士达成了捐款意向。同时,该基金会正尝试着救助向外村、外乡镇辐射,并引发了良好反响。“尤为重要的是,全村的爱心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当地村民的这一感受,令这一村级慈善基金会拥有了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刘淑兰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