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所有县城人共同的家园。创建文明县城,是这个大家庭的荣誉。创建是为了大家,也得依靠大家。虽然政府部门在推动,在倡导,关键还是靠广大市民的参与。没有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文明县城创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也失去了创建的意义。
没有人不想做文明人。也很少有人说自己是个不文明人。但不文明现象在我们的周围,还是随处可见。乱丢、乱吐、乱行、乱停、乱占、乱建,随意损坏公共设施,公共场所抽烟、说粗话、光着膀子在大街上招摇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出现在我们的市民身上。可见倡导提升自身素质、做文明市民,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文明素养的缺失,也是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的缺失。譬如“闯红灯”现象,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看来是很有“中国特色”的。连首善之区北京也不例外。“红灯停,绿灯行”,这规则大家都明白,但许多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又如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本来属于大家。你也有份,我也有份。但同时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既然我有份,那我先占着;既然不是我的,你占了也就算了。久而久之,乱停乱摆的人,反而觉得没什么不妥了。交警和城管就是有三头六臂,怕也忙不过来。文明县城创建的过程,也是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过程。要做文明人,先得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并敢于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不文明陋习,因为“陋”,大多是不宜、不雅、不美、不妥,所以要革除。因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已是见怪不怪了,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不光彩。所以革起来得花点力气、用点心思。2011年,长沙市文明委公布十大不文明行为陋习:过马路翻越护栏、闯灯越线;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吐槟榔渣;随意乱扔乱丢乱贴乱挂;在禁烟场所吸烟;在公共场所不排队等候;打赤膊上街、穿睡衣服出入家门;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讲粗痞话、斗狠;随地大小便、如厕后不冲洗便盆;家养宠物在公共场所惊扰他人、影响环境卫生。这些陋习在我们周围也普遍存在。不妨对照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就得改一改。做文明市民,从自身做起,先从革除陋习开始。
县城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虽然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贡献可以不同,但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却是人人可为的,并且是最起码、最应该做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3/04/28/567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