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在旅途]心醉侗乡
2013-05-08 09:51:10 字号:

  呵呵,这里才是生产历史的好地方!

  当鼓楼、风雨桥以陈古的脸庞面对你,当姑娘小伙的琵琶歌、踩鼓舞扑面而来,你会突然想到古籍中的“百越襟喉”、“南楚极地”,你会真切地觉得悠远和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这里是通道,这里是芋头、黄土、万佛,这里是――侗乡。

  芋头寨始建于明初。油光黝亮的青石板上,每一步都能发出历史的回声,五代先民涉入、清朝石达开饮恨、民国红军转兵。鼓楼的鱼雕上,能听到原始图腾崇拜、萨岁女神崇拜的色彩,既清和淡远,又五音杂陈,散发出巫摊文化的神秘气息;一色的木构不识“钉”,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工匠巧手通天,从这里一直构到北京颐和园画廊;休憩的老人恬淡、安详,幸福的青年从容、平和,快乐的儿童嬉笑、戏逐,青蓝土布、花边褶裙、温语浅笑,用一个“静”字总结,用一个“朴”字诠释,用一个“乐”字概括,流淌出一个民族的全部心情。

  黄土乡是百里侗文化村的一个驿站,素称侗戏之乡。在这里,我们听了交友礼俗歌、“耶罗耶”酒歌,看了热情奔放、原始野性的哆吔舞、芦笙舞、爬窗户、扯扯摸,扣人心扉,浸人心灵。那侗锦、侗带的闪耀,侗帕、裙裾的飞扬,尤其是那丽不娇、艳不俗的侗家女的热情邀请,撩发了老夫的少年狂,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我们应邀登台共舞,体会那飘远的情愫、古风的打捞,还有那醉人的美丽。“牵手杨梅轻拂柳,红霞一片耳边来”,我用尽情的诗意赞美她们!

  人间四月天,我随县文联应邀赴湘西南的通道县作文化考察,唱过歌了,不尽意;跳过舞了,不尽意;写过诗了,仍不尽意。“你还要写一篇文章”,领队的县政协副主席说。写幽古的山泉、合抱的树木?写驻水而扎的吊脚楼与“南侗丝绸之路”?写宁静礼善的山民?写清纯丽质的姑娘?写从里到外的原生态?“三月三,去玩山,情丝带,绊姑娘”,“阿妹踩园要细心,今晚月亮不照人,要‘偷’你就‘偷’个够,明年娶你进家门”……就写心醉吧!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沃若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