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和家园成为快乐家园。图为润和家园实景
5月23日,随着最后一批33户廉租房承租户搬进新居,县工信局历时两年多的“润和家园”廉租房项目建设和房源分配工作圆满收官,180户下岗困难职工住进新建的廉租房,实现“居有其所”,圆了安居梦,过上了新生活。
创新思路:大胆“越位”建设廉租房
建设廉租房,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让广大群众居有其屋、安居乐业,这本来是住房保障部门的职责。但是,作为我县县域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县工信局,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大胆创新、主动“越位”,积极建设“润和家园”廉租房呢?“建设‘润和家园’廉租房是民生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凡是职工所想的、职工所急的,就是我们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动力。”县工信局局长刘建斌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缘由。
县工信局系统有直属34家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历史原因,留下了15800多名下岗职工,这些职工都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过不少贡献,伴随着企业破产,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人常年无固定工作,大量的困难职工无房屋居住,只能长期租住在已破产的工厂破旧房里,脏、乱、差是他们生活起居的真实写照,随着企业改制清算工作的加快推进,亟需为他们寻找一个新家,让他们居有其所。“为了切实改善困难职工的住房等生活条件,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像雨露一样滋润民心,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考虑到工信系统下岗困难职工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局党委会研究,我们决心拿出一笔资金来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盖廉租房。”在“润和家园”廉租房首批住房配租签约仪式上,刘建斌再一次说起了当初决定建设“润和家园”的原因。
于是,县工信局果断作为,打报告、提申请、跑立项、筹资金,以“为民谋利”的实际行动争取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创造性地争取了由县住房保障局委托建设的模式,启动“润和家园”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作。由此,县工信局实现民生保障工作的成功“越位”。
竭力克难:全力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2011年,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县工信局坚持“存量为主、优先保证、择优供给”的原则,积极与国土、规划、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对接,开辟“绿色通道”,提前做好了“润和家园”的规划用地选址、土地征用报批、项目审批建设、计划资金下达等工作,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启动。
2011年10月28日,在原县氮肥厂锅炉房位置23亩土地上,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润和家园”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共设计建设廉租房180套、经济适用房124套,为下一步推进企业改制,改善下岗职工住房条件奠定了基础。
项目动工之初,县工信局就成立了原氮肥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和工作组,由原属该局的宁乡县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兴建,选派专职副局长和业务骨干驻守项目建设现场,保障“润和家园”项目顺利推进。
有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的宁乡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连续阴雨天气,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县工信局积极争取经开区、住房保障局、电力局、住建局、项目办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与项目施工方一起采取“晴+雨”、“白+黑”、“五+二”工作制,与天气争先、与时间赛跑,全力推进项目如期保质竣工。
整个“润和家园”廉租房的建设共花费5000多万元,其中联合县住房保障部门争取省、市拨款1000多万元,县工信局自掏腰包3000多万元。
2013年元月,“润和家园”正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在首批房源配租签约仪式上,县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喻向红感慨地说:“润和家园廉租房立项难、工程大,让非房管部门来建设,很是不易!”
公平公正:公开分配廉租房源
2012年6月4日,县工信局成立了以该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润和家园”保障性住房分配领导小组,启动“润和家园”房源分配工作。
在县住房保障局的牵头指导下,工作组坚持“以人为本”的配租原则,从确定配租方案、印发宣传资料、接受受理申请、对申请对象走访调查,到将初次审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核实删除不合规定的申请者,到签订房屋配租协议,做到了全程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坚决不让任何一个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钻政策和人情关系的空子,确保让稀缺的廉租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据了解,“润和家园”廉租房共计180套,共分三次分配完毕,共计531户提交了配租申请,工作组通过调查走访在首轮审核中淘汰了332户不符合条件者,经过公示接受群众举报,又在第二轮审核中淘汰了15户不符合条件者,最终确定了180户符合要求的申请者,签订了配租协议,并帮助他们搬迁新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廉租房分配过程中,优先让孤、老、伤残等特殊住房困难家庭选房,重点照顾65岁以上老人、孤寡老人及申请家庭常住人口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身患重大疾病人员及涉军人员,原则上优先安排他们在第一层至第三层,其他对象将按年龄确定层次,让住户们心服口服。“新住房新生活一派新气象,谢好友谢亲朋合家谢党恩”,农历年前第一批喜迁新居的原县无线电厂下岗困难职工王冀文特意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家大门口,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恩之情。同是第一批签订廉租房合同的下岗职工边立辉则兴奋地说:“局里的办公大楼,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又破又旧,但是局里不建新办公大楼,却拿出3000多万元帮我们建住房,我们都十分感激。”
是啊,简短的对联,朴实的话语,承载和表达的却是下岗困难职工对县工信局“以民为本,民生为先”作风的由衷称赞。“不建局机关新大楼而建廉租房,让困难职工家庭圆了安居梦”是县工信局在保障民生工作中的切实行动,也成为了下岗困难职工赞不绝口的一段佳话。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杨文 李家军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3/06/09/567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