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起想起今天是8月18日,来到浙江温州(瑞安市、乐清市)挂职锻炼刚好“满月”。夜色笼罩了下来,队员们仍各自忙碌着,于是一个人徜徉在瑞安市街头,沐着习习凉风,回放着初来时雀跃而徬徨的情景: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事、结知新领导、始交新朋友……三十天下来,丰富而充实、新奇又陌生。我们齐赴鹿城区,考察家乡龙头鞋业洁美办的分公司;队员“会师”乐清市,召开挂职锻炼队员座谈会;调研正泰集团等十多家企业,深入了解其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拼历史;感叹以南存辉为代表的温商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韧性。渐渐地,聪明能干、善于经营的“温商形象”跃然脑海……
之前一直困惑我们最多的一个话题也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此行三个月,我们到底向温州学什么呢?
我以为,首先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值得钦佩和学习。温商一度号称国人中最具全球视野、最有商业头脑、最贴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资本逐利的一群人。无庸置疑,温商已俨然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温商的成功——聪明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他们赚钱凭真本事,他们奉行“商者无域”——走到哪里把生意做到哪里,哪里还没有市场,立马会有温州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公民”;他们百炼成钢,好多温商从底层历练,经历从打工到老板的过程,有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传奇经历;他们永不言败,“爱拼会赢”是每个温商的创业信条;他们精明大方,懂得舍得,何时舍何时得,度把握得精准,一切舍是都是为了得。
一句话,温商的智慧,是MBA里学不到的商业圣经。
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我们用心寻找答案。在乐清市的正泰集团考察时,行政张副总监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入迷:两个初中同学各凑5万元创业,后来各奔东西,一个创造了著名的“德力西”,另一个就是修鞋匠出身的南存辉,他力排众议沉下心来把电器(低压)系列产品做精做专,做成了一个“日不落”产业,打造了年产值300多亿元、配套企业600多家、销售网点2000多个的正泰,目前,集团紧盯千亿目标仍在专注努力,成为温州名符其实的老大,成为“温商”创业成功的一个传奇典范。
在瑞安市一家上市公司瑞立集团学习时,总经理陈康进介绍如何抢抓机遇,把汽车配件产业做大做强,其旗下有酒店、小额贷款多家子公司,他们仍不满足这个成绩。广拓市场,广抓机遇,成了温商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瑞安市鞋业龙头企业之一的赛纳集团考察时,我们感叹董事长陈则娒敏锐的嗅觉,初创业时一次偶然出国考察,就确定转产做安全鞋(劳保用品鞋),牢牢把握这一机遇至今长盛不衰,成为温州出口创汇行业里的一个传奇。
……
太多的温州创业故事,太多的温州创业人物让我们惊叹。
他们走不寻常的路,赚与众不同的钱。
他们胆大包天,应验了中国那句俗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在这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一位叫吴云前的老板说:“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的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
在这里,崇尚财富。一个叫徐勇的打火机公司的老板说:“钱不是罪恶,她是价值的化身,是业绩的体现,是智慧的回报,物以类聚,钱以人分。你必须对钱有浓厚兴趣,否则钱不会喜欢你”,这一番“名言”,和乔治索罗斯一个调:“我喜欢钱,做生意就是为了钱,走上好日子”……
在这里,服务企业成为“家常便饭”。我在瑞安市经信局挂职局长助理,参加了市政府的几个振兴实体经济会议,市长李无文、常务副市长方晖、副市长陈荣臻等人殚精竭虑谋工业,思发展,立志把瑞安市争创成浙江省工业强市(从数字指标上瑞安仍不是全省工业强市),以金少隆为局长的一班工业人,借“千名干部下千企解千难”活动为契机,真诚为企业解困解忧,我有幸参与了金局长在电台脱稿解业主之惑的直播现场,这是在温州广泛开展的“局长在线、阳光服务行动”,备受业主好评;我陪同瑞安市委书记陈建明调研企业时,听他讲得最多的是“振兴实业、温商回归”、“四换四减”这些新理念举措。在这种温润的环境下,温州实业正温和复苏,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近期召开系列大会,将以雷霆般的作风和手腕狠抓实体经济的复兴。在历经了2011年的金融风波阵痛之后,目前是温商最困难的时机,也是企业急需暖心输血的时候,在这一敏感时刻,政府的果断出手,主动作为,暖了不少企业主的心!
这不由得使我感慨这片温商成长的沃土,在与企业主交流时,不少老板仍感怀初创业时政府的无为而治、三年不问税收的宽厚环境,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或许,一个月,听到和看到的还只是皮毛点滴而已,根本无法深入了解温州创业的内函精华,或许,还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由于语言交流困难沟通不便,了解企业远不够深,我们也隐隐感觉到了温商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困惑,尤其是金融风波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等后遗症,地根紧俏、人才难留、房价偏高等危机步步紧逼“围剿”温商。然而我认为这都难以撼动温州产业坚实的根基,因为——
温商爱学习,爱抱团学习。很多人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干一路,路费就是学费,市场就是学校,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劲头,爱变革,有紧迫感,有进取心。许多温商第一学历可能很低,但他们的经商和管理能力,绝不亚于MBA高材生,现在许多企业老板正在政府的牵头下,在经信局的具体组织下,有计划的学习精益生产等课程,提升管理水平,以(中介机构)为主体,以微弱的政府培训资金,硬是撬动了整个企业培训学习市场,新时期下,温商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正在不断的迅速提升。
这是温商保持他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作者系县工信局副局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肖敏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3/08/27/566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