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山锣鼓演奏现场。
沙田包子受青睐。
观众敲打杨奇的鼓。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记者 刘淑兰 刘汉光 宋秀闺)古邑宁乡,文化悠久;楚沩民俗,源远流长。
恢弘的鼓乐响起,璀璨的灯光点亮。各种民间小吃勾起人们肚中的“馋虫”;一件件陶器、根雕、剪纸等艺术作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段段花鼓戏、木偶戏、皮影戏引人入胜。元月2日至3日,为期两天的“一镇一品·欢乐乡村”乡村民俗文化艺术展演在县文体中心启动,奏响“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惠民交响组曲”篇章。
这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这个皮影道具是皮质的还是纸质的呀,可以卖不?”金洲镇展位前不少游客表达了购买皮影道具的想法。“我们这个只供观赏,不卖的,可以表演给你们看!”来自建波皮影艺术团的彭建波耐心地回答着游客的问题。
在展演活动现场,文艺节目、技艺类节目、舞龙舞狮、皮影戏、木偶戏、花鼓戏等的表演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民俗文化展示区,全县33个乡镇的近百位艺术品创作者和民间艺人,以现场表演、实物展览、现场制作和品尝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家乡的各项民俗文化。其中有老百姓熟知的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对子花鼓,也有难得一见的灰汤杂技、麻山锣鼓等。在民俗文化展示区,上万名群众观看了传统小吃制作、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手工技艺的VCR展示,重现宁乡民俗情景,让人回味无穷。
宁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脉,青铜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休闲文化在楚沩大地上交相辉映,民俗文化更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全县共有2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歌、戏剧、曲艺、杂技等民间表演艺术和众多传统手工技艺。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艺术,是历史的财富、民族的瑰宝,代表着千百年来宁乡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滋养和砥砺着宁乡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
此次活动是“幸福宁乡·欢乐楚沩”系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活动,也是我县落实中宣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而举行的文化惠民展演活动,包括文艺节目专场、技艺类节目专场、舞龙舞狮专场、花鼓戏专场、皮影戏木偶戏专场和部分民俗文化展示。活动自2013年3月启动以来,全县组织展开了民俗文化项目普查和县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认定工作,组织艺术指导组对全县民俗文化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和指导;33个乡镇因地制宜做好特色项目的申报和包装策划,每个乡镇均精心组织了一次以上的民俗文化集中展演展示活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在全县掀起了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展示的高潮。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县创作了一批民俗文化精品节目,挖掘了一批民俗文化专业人才,提升了一批优秀文艺团队,推出了一批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为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在欢乐的鼓乐声中,身扎红绸、系着小鼓的玉潭镇文体协会威风锣鼓队出现在操场上,拉开了“一镇一品·欢乐乡村”首届乡村民俗文化展演的序曲。杂技、健身球、功夫扇、魔术、脱口秀、音乐剧、舞龙舞狮、皮影戏、木偶戏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贯通,不断擦出绚丽的火花,这是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写照。
宁乡花鼓戏专场晚会,传统花鼓小戏《张先生讨学钱》、《蓝桥会》、《柜中缘》等精彩节目,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声,纷纷表示专场表演让他们过足戏瘾、回味无穷,这是文化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
“民俗表演由于就地取材,真实地还原了民俗情景,十分贴近群众生活,加上参演人员个个是‘草根’,百姓非常喜欢。”表演健身球的玉潭镇文体协会健身球队队员张大姐表示。
在乡镇民俗文化展示区,醇香美味的沙田包子前排起免费品尝的长队,品尝沩山擂茶的游客源源不断;灰汤千张皮、道林酸枣糕、龙田扎肉、回龙铺猪脚等供不应求,带来的产品很快被前来观赏的群众抢购一空,后来者只能望展示品兴叹,或者索求购买联系方式;栩栩如生的艺术剪纸、精雕细琢的陶艺、精彩传神的雕刻等各式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家的现场演示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欣赏、选购的游人络绎不绝。一个展位上,一对正在专心同绣一幅十字绣的夫妇吸引了很多观众眼球,夫妇俩正在绣的十字绣是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全图,已经绣了七分之一的样子。妻子邹运宁说,他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这幅作品。记者看到,在夫妻俩的展位,挂了《旭日东升》、《五虎临门》、《富贵花开》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夫妇俩利用空闲时间绣出来的,作品非常精致,看不出一个空眼,一针接一针无间断,作品层次清晰,颜色古色古香。
76岁的周绍泉老人制作戏剧盔头已有近50年的历史,曾为省湘剧团制作各种盔头,他制作的凤冠、花纱帽吸引了很多市民。谈起这次民俗文化展示,老人直呼办得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山锣鼓一上场就引起了观众的关注,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许多人慕名而来,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李氏唢呐和杨奇制鼓的传承人带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乐器唢呐和锣鼓,在展示专区为大家一一呈现,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充分展示了精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这是一场发展的盛宴
文化是凝聚民心的精神家园,是维系发展的精神血脉。近年来,在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宁乡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机遇,将文化惠民作为幸福宁乡建设的突出抓手,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深入推进“欢乐楚沩”系列文化活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文化更好地回归百姓、造福百姓,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比翼齐飞、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硬实力同步提升,有力推动人民幸福指数和县域发展质效的持续攀升。
此次活动是“一镇一品.欢乐乡村”民俗文化工程的一次集中展示,活动包括五个重点内容:一是所有乡镇分别推荐一个精品文艺节目和2个特殊民间手艺,以传统文化庙会形式在县文体中心进行一次综合展演展示;二是举办“大美楚沩 幸福宁乡”全国摄影大赛民俗摄影作品展;三是编辑一本民俗类读本《楚沩民俗》;四是公布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是以全国、省、市、县非遗名录为重点,制作介绍民俗文化特色项目的碟片并在现场展映。此次活动的举办,正式拉开了2014年宁乡县“幸福宁乡 欢乐楚沩”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2014年,“幸福宁乡 欢乐楚沩”系列文化活动分“幸福日子舞起来”、“幸福生活动起来”、“幸福宁乡记下来”、“幸福文脉传下来”四个篇章贯穿全年,丰富群众论生活,打造宁乡文化活动精品。
“这次民俗文化展演真是太好了,我特别从龙田一大早坐车前来观看。传统手工艺展示、民间文艺演出,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民俗文化,大开了眼界。”当日,在文体中心展演舞台前,记者对带着孙子努力挤到台下看表演的李先生进行了采访,他对此次民俗文化展演赞不绝口:“希望我们民俗文化能多走进城市,并能走向世界。”
展演间隙,记者“逮”住了正在人群中穿梭忙碌的灰汤镇文化站站长吴朝阳。他告诉记者,在这次民俗文化展演中,灰汤奉献了杂技、千张皮、贡鸭等代表本镇民俗文化特色的精品。“通过民俗文化展演,还有助于挖掘新亮点,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升,繁荣宁乡传统文化。”吴朝阳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刘汉光 宋秀闺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4/01/07/566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