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加强领导干部新媒体运营能力的思考
2014-02-12 10:23:24 字号: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开会的时候有人可能在发微博,会议还没结束会议的内容可能已经很多人都知道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可能引起人肉搜索;戴一只名表可能引起轩然大波。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正逐步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与放大器。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内容传播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工具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意诉求表达,提高新媒体沟通的智慧与艺术,学会科学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恪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七条底线,切实做到“三个转变”,才能不断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

  首先,从避之不及到学会使用转变。新媒体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而我们部分领导干部习惯以“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传统思维视其为“洪水猛兽”,或以不会操作为由对这样的新生事物敬而远之,人为将自身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硬生生割裂。相比之下,一些领导干部开通个人微博、单位开通政务微博的例子已屡见不鲜,有些还成为了网络意见领袖,聚集了大量人气“粉丝”。显而易见,在掌控运用新媒体资源时,后者往往能先声夺人,抢占先机。因此,领导干部只有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媒体,才能在和新媒体打交道中掌握主动权。

  其次,从消极应对到因势利导转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曾荫权曾说,为政者埋怨传媒,好比水手埋怨大海。如果受不了带盐海水扑面的刺痛,那么一开始便不该跑上甲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听说媒体要来采访,生怕惹上麻烦,对媒体避而不见;面对记者提问唯唯诺诺,闪烁其词,答非所问,甚至态度蛮横无理,说出引起群众不满的情绪言语;面对一些失真信息不但不及时澄清,更是找出各种借口搪塞,反而助长谣言传播,使矛盾升级;对于负面帖子寄希望于一删了之,反而引起大众的猜想,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在讹传中变得扑塑迷离。以上消极应对的方式都不是明智之举,虽然亦有侥幸过关者,但大多数当事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媒体时,要疏导不堵塞,引导不放任。在面对媒体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雷人”语言的产生,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信念,做到客观真实、入情入理,以真实服人,以真情感人,采用平实且有人情味的语言理性沟通。同时,直视自己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坦率的承认问题。面对流言蜚语时,更应该主动借助新媒体品平台掌握好话语权,及时公布真相,澄清事实。

  第三,从被动接受到为我所用转变。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心衣橱”、“免费午餐”、“山区校长”等公益行动,还是以“微博卖瓜”为首创,通过微博推广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地方特产等开展的“微”营销,无不彰显着小帐号寻求的大作为。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学会掌控应对新媒体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提升对新媒体的运营能力,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做好舆论沟通引导工作,运用新媒体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尤其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文化、组织爱心公益、开展网络营销方面前景无限。 (作者系灰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孙勇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