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郑桂良与全国政协委员、老红军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全影。
劝世贤言上下卷。
作者8年心血写下的手稿。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千百年来,《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一直承载着道德教化的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郑桂良以自己60多年的人生经历,结合千年古训、古代传说以及世间万物兴衰成败的规律,反复推敲锤炼,用现代民间方言土语写成《劝世贤言》。书中讲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并把让人难懂的儒家精神和道家思想精髓深入浅出地诠释出来。
“不论为官为民,首先学会做人”;“人类文明学贤礼,多读贤书自文明”;“孝忠礼贤情义学,古今诚实莫乱行”……这是《劝世贤言》中的句子。不会用电脑,手机信息都不会发的郑桂良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用8年时间,写出的这套书共有40万字,全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哲学。
劝世贤言 开启全民精神信仰
初见郑桂良,布满皱纹的双眼,深邃而又温和,担忧而又坚定。他提到最多的是感恩、爱国和做人。而且似乎他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语。从他的眼神当中,传递给我们的是真挚的感情和希望。
1949年,郑桂良出生在我县回龙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却有经济师、农民企业家等美称,是县人大代表、宁乡荣阳物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宁乡县供销烟花炮竹专营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长沙市炮竹烟花流通协会副会长。
年过六旬的郑桂良,把对国家、对党和对民众的大爱,写在了《劝世贤言——道德新民谣》和《劝世贤言——国在心中》两本书里面,把爱洒在了这个社会上,将影响新的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也是他的生活感悟,亦是结合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及需求的最完善的“总结”。
《劝世贤言》一书,着眼于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教育,劝导世人要怎样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告诉人们要怎样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立世。按照中华传统文明的要求,用事实说话,使人信服,凝聚人心。
与其他书籍不同之处在于,《劝世贤言》一书采用民谣的形式,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易记于心,并又针砭时弊。如:信访民有理,责任要追因;无理取闹者,依法治安宁;社会共同体,文明各自兴;换位多思考,自然想得清。
《劝世贤言》继承了传统文化并进行再创造,切中了时代脉搏和广大老百姓的需求,所以一经问世,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受到了各界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和热忱支持,同时也为郑桂良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荣誉。
“老红军战士、百岁老人、全国政协常委、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亲自为书作序;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一诚大师亲笔题写书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原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为书签名赞赏;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10年国庆节为书签下了‘人才宝贵,道德为先’八个大字;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杨兴富亲笔题词;著名女作家、原中共中央领导人王稼祥夫人朱仲丽特为书赠词;著名教授于丹、郭海燕分别为书签名题词赞赏;被中国第十届世纪风采活动评为金奖;全国海内外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并进入了中华爱国国典藏书收藏和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年鉴》。”谈到这些本应让人引以为豪的荣誉时,郑桂良却没有丝毫的满足感骄傲感,“我何德何能,能受到社会各界如此抬爱!无以为报,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源于对社会各界的感激,更源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增广》、《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既是学习读本,同时又承载着道德教化的功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些典籍其实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扬弃完善和更新的。今天,《劝世贤言》的面世,也便是这个更新环节中的一环,它冲破传统的价值观,开拓视野,将为国家及民众留下不可忘却的巨作。
朴实无华 感恩回报党和社会
“现在正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时期,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但与经济发展相比,部分人的道德观却出现滑坡现象。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能为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尽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责任和力量。”谈及撰写《劝世贤言》的初衷,郑桂良说出了这样一段朴实的话。
“人、家、国”有着息息相关的深义:“心有大我才能完善小我,大丈夫应该心怀天下,振兴中华之大任人人都有责!”。郑桂良曾这样分析着人、家和国密切联系。从国家到世界,从内地到台湾,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从生活到家庭,从私心到公心,恰似他60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参悟。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种态度。而从《劝世贤言——道德教育新民谣》到《劝世贤言——国在心中》,在许多人心中引起了震荡、反思与警醒,开启了他们心中那一直紧闭的心门。在党和中央领导的指导方针和领导下,六十多年来,我国就走向了盛世辉煌,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祖国一片繁荣的景象,举世瞩目,喜在人心。
读郑桂良的书,仿佛就是在听一位睿智而宽厚的长者在讲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何长盛不衰的故事和道理。他娓娓道来,令人肃然起敬,不禁想起徐特立先生的一句名言:“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郑桂良开始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从生产队到大队。“要为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他那时立下的誓言。几十年如一日,他脚踏实地、默默努力地工作和奉献着,为社会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率先到汕头,厦门,广州等沿海城市招商引资,引进新的技术,兴办了刺绣厂、冶炼厂和基建施工队等企业,打开了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并在198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商品经济先进工作者,在当时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中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90年代末,国家进行企业改制,到2003年他所主管的企业和部门全部改制完毕。当时的职员没有向财政要一分钱,没有一个职工上访。2004年,他又自己创办实业,成立了湖南宁乡荣阳物资有限公司等,至今安排下岗职工300多人。
正如郑桂良所说,他又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受过新旧社会的更替和对比,苦辣与酸甜。但是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党挽救了我的一家人,是党给了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秀的传统,培养了我爱国爱家的思想。唯有感恩才能够回报党和社会。”郑桂良说。
拳拳之心 弘传统文化彰民族大义
郑桂良谦和的态度,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真心。“这两本书的创作,不是我个人的智慧,而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智慧,世界万物靠人创造,靠人来做,人做好了,世间一切事情都好了。”
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做一个好人?或许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心中都有所质疑和提问。而在《劝世贤言》中,每个人虽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但却有着同样的心情:真实与激动,温馨与阳光。
有人说他是一位实业家,一位社会观察家;亦有人说他是一位具有敏锐文字表达和深邃思想的作者,而笔者认为,他只是一位懂感恩,知给予,善于爱的老者。他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把政治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纳入重中之重,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国家才得以长久安定,盛世辉煌。
享受今日的幸福,勿忘历史的贫困与落后。“贪污腐败不为大的绊脚石,趋势与主流、思想与精神会给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勇气和力量。”在郑桂良看来,今日一些腐败问题只是属于个别人的私利思想,而要治理好这些问题,唯有把公民道德素质、个人修养不断提高,使每个人都明理、明志做人。虽然这条路铺满荆棘,却也阳光普照。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大义。如若没有国家的强盛和安宁,哪来人民的幸福安宁?而国家又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国人一心,共同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共建美好家园。如若不然,定被欺凌,贫困与落后的阴霾会始终围绕。
郑桂良有着一颗悠悠赤子心。他只想给国家和社会以及后代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而《劝世贤言》无疑是最好的“食物”。历史的发展都有自然规律,国家的发展、希望和未来也需要一代代的传承,青少年自然承担着托起国家命脉的主力和希望。因此,我们对青年人的成长要加强正确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青年一代必须从小教育成规,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郑桂良年已花甲,他将毕生看到的、想到的和今后的愿望都融入到书中,给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新一代青年和民众带来积极的引导和思考,使后代人民永远幸福安康。弘扬正气,为国家做出最后的贡献,直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倡导文明之新风,弘扬民族之大义,郑桂良正在为振兴中华,奉上一片赤子之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4/03/17/566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