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了城市更洁净
2014-10-23 15:49:41 字号:

  热烈庆祝湖南省第19个环卫工人节!

  核心导读:他们是城市的清道夫,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打扫卫生的身影。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他们的工作简单而平凡,用自己的双手为宁乡“洗脸”、“上妆”、“补妆”,将其扮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劳动者,更是可亲可敬的劳动群体——环卫工人。

  用这样一组数据也许能反映我县环卫工人工作量之大之辛苦:城区拥有31万常住和流动人口,49条221.99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139.9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31.55万平方米绿化带以及三个公共广场的清扫作业;49条道路的洒水降尘;5000个移动式垃圾桶、2747个分类式果皮桶的清理;377处垃圾网点、日产400吨垃圾的清运;77座站厕的日常管理保洁;28880米交通护栏清洗;“三溪一渠一江”165.2万平方米水域保洁;16个乡镇垃圾转运……一年365天,县环卫局1000多名生产一线的城市美容师,依靠仅有的58辆洒水、清扫、多功能清运等车辆,迎风冒雨,戴雪披霜,昼夜奋战,为市民创造出一个清洁靓丽、舒适宜居的幸福城市环境。

  清扫保洁市场化,推动环卫质量整体提质

  “花明南路与二环路红绿灯交叉处,路面被油污染,请迅速派人处理”。日前,县环卫局办公室接到“县长热线”来电后,迅速将信息反馈至该局质量考核办,考核人员尹跃林带上路段清扫员、洒水车,清冼液迅速赶到现场,有的握水枪,有的提扫帚,一字排开冲洗路面, 不到半个小时,被油污染过的路面焕然一新。

  这是县环卫局实施保洁市场化,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强力推进城市清洁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4年5月1日,我县正式实施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首次将城区49条221.99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139.9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31.55万平方米绿化带、3个公共广场的清扫作业以及49条道路洒水降尘工作分南、中、北三片推向市场,以社会招投标形式,引进了玉城、欧德、宏祥三家从业经验丰富的清扫保洁公司。城区卫生首次“管干分离”,打破了环卫部门既要管人,又要管事,既要监管作业又要组织实施的作业模式,让管理与作业真正实现事企分离,管干分离。

  怎样实现市场化后清扫保洁的零磨合?处理好环卫局与公司之间、公司与清扫工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稳步提升,面对一系列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局长肖村安给出了答案。“清扫保洁市场化唯有创新考核模式,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依照《宁乡县环境卫生质量考核办法》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的提质。”

  精细化管理,细到什么程度?县环卫局质量考核办主任钟鹏介绍,考核分日考核、周考核和月考核。

  考核员每天5点30分到达各路段,查人员、查到岗情况,检查是否在早晨7点前完成第一次普扫?清扫质量是否按照《宁乡县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的“九无七净”的标准进行?背街清扫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周考核主要考核人行道及交通护栏等附属设施清洗质量,检查每月逢十全城大清扫情况;月考核是一次综合性考核,打破原来中规中矩的点评,融入新元素,把一个月内发现的问题以影音、影像的形式,在月质量评比考核会上,现场进行播放,以事实为依据,落实奖罚制度,奖优罚劣,督促公司提质提标,从而促进环境卫生质量的整体提质。

  启用新的清运调度制度,环卫工人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

  位于八一路的大华市场,是一个商家聚集中心,该市场出入口较多,人流量大, 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近8吨,但仅有一个垃圾双桶负担数百户居民和商户产生的垃圾。按正常标准化清运,每天必须清运垃圾2次才能保证站内干净。“清运师傅每天只清运一车,垃圾站一到下午又是满满的,夏天气味难闻,冬天风一吹,垃圾四处飞舞,生意更是不好做。”在垃圾站旁做生意的周老板十分恼火。

  面对着群众反映的问题,局长肖村安在5月召开的群众路线工作大会上提出,“群众的利益必须放在首位。我们应该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模式,调整好工作心态,不换态度就换人,我们既要做好服务,又要保证好市容环境!”局长肖村安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经过论证和调度,从5月开始,以“网点分片,包干负责,按实结算,多劳多得”为原则的全新清运调度模式正式运行。大华市场垃圾站再也没有出现过垃圾澎溢、清运不及时的现象了。

  该局生产科长刘文武向记者介绍,在未实行清运调度模式之前,实行的是“三定一包”的承包方式,个别司机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清运过程中省时、省油,减少清运频率,往往把两车垃圾压缩成一车进行清运,垃圾堆积在集装箱外,在运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沿途撒漏的现象,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市民反映较大。

  数据显示,未实施清运调度模式前,多功能清运司机每月的垃圾清运量约175车,措施调整后,每台多功能每月的垃圾量超过200车,多的车组达到261车,垃圾网点真正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一线职工的效益也显著提高,从原来的“要我干”转变成了“我要干”。

  强化市容监管,让城市规范有序

  在人民中路城关医院门前,一块块蓝色围档把装修区和市民生活区隔离,围档上写有“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尊重环卫工人劳动,请勿乱倒乱丢垃圾”等宣传语,装修环境变得规范有序,改变了以往门店在装修时,装修材料、装修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据市容监察大队长汪信介绍,这样的围档首批制作了50块,免费借给已办理装修手续的门店,要求门店确保在作业时文明施工,卫生作业,不得影响市容环境。

  在全力抓好装修门店规范管理的同时,县环卫局还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对城区所有建筑陈积垃圾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临时雇请农用车对环卫服务外100余处建筑陈积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共计清运500车次,清理建筑陈积垃圾近1000吨。开展专项治理“牛皮癣”,加大对非法涂写和张贴宣传品的整治,目前已清查了80个非法宣传电话号码,将交由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停机或采取呼死你处理。以徒步巡查的形式,在城区主要路段对乱扔乱倒垃圾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共教育劝导1500余人次,现场处罚38人次,在做好管好自己的同时,致力于公序良俗的大环卫意识,培养和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好习惯。今年5月以来相继开展餐饮行业、废品回收店和洗车场专项整治,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300余份,集中整治餐饮乱扔垃圾门店213起,规范白马、城区背街废品乱堆放行为156处,占道洗车污水乱排放行为78次。

  投入数百万资金,改善环卫设施和人居环境

  在春城北路人民医院出口、一中、候旨亭广场等地方,一座座便民利民的标准化站厕拔地而起,环境适应外观,青瓦白墙掩映在绿树丛荫中,光洁的地面、大理石洗手台、自动感应式小便池、无障碍残疾人蹲位、环卫工人休息室,一应俱全,干净整洁,24小时对市民开放。标准站厕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让更多的市民和外地客人感受到宁乡文明创建的成果。目前,标准站厕已建成7座,并全部投入使用,还有5座正在规划建设中。

  12座星级公厕的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加大环卫投入、重视环卫事业发展,重视民生的实事工程。据了解,今年,县环卫局新增了5台小型清运垃圾车,25个密封式垃圾容器,新增了绿色移动式垃圾桶1000个,分类式垃圾桶2747个,分类式太阳能果皮桶400个;在全城的主要道路、社区安装了26块广告张贴栏,供市民无偿发布信息;对全城28880米的交通护栏除锈上漆翻新;新增乡镇垃圾对接车2台,重点承接16个乡镇生活垃圾的清运,实现垃圾清运无缝对接,确保乡镇环境更整洁、更有序、更靓丽。

  “下阶段,我们将坚持把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放在工作第一位,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诚服务于民,清洁好城市,打造宜居舒适幸福的宁乡新城。”局长肖村安如是说。

  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谱新篇。宁乡县环卫局在局长肖村安带领下,充分发挥环卫工人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2012年在全县政风行风千人测评中取得了第二名,2013年更是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宁乡摘得“全国卫生县城”烫金牌匾;今年,在市对县的环境卫生专业考核中连续蝉联全市第一……

  记者手记

  关爱环卫工人,支持环卫事业

  假如生活中一天没有环卫工人,你能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吗?垃圾满街乱飞、公厕恶臭不敢进、果皮箱膨溢无人理……人们可能都要避之唯恐不及。

  当你清晨走进街边的公园、广场开始晨练的时候,当你在秋日早晨踏上已经扫去落叶的马路去上班的时候,你可曾注意过那些已经工作了大半夜、正悄然收起工具离去的环卫工人的背影?

  环卫工人勤劳朴实、不畏脏苦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呼吁全社会尊重环卫工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们每天少扔一片废纸,随时弯腰捡拾一处垃圾,便是对这一普通劳动群体充分尊重的真实体现。唯有我们都把这种尊重和敬意转变为对他们切身问题的关注和努力,让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好,付出更少,我们才有希望看到一个越来越卫生的宜居城市。

  朋友们,宁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当我真实的记录起环卫工人劳动的场景和每天工作的点滴之时,我已经被深深的感动着。伏案深思,心里有一个想法,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平时多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敢于同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作斗争,走出家门,走在大街上,真诚参与,其实仅仅只是举手之劳。也只有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全社会,带动全体市民,共同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尊重每一个环卫工作者,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和谐的社会。共同努力吧,为了城市更洁净!

   靓丽整洁的县城。
 

整洁美观的星级公厕。

 水上打捞人员护航“三溪一渠”。
 

 ▲对交通护栏“洗脸打粉”。

 ▲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贺美容 左雪兵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