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的春节就在眼前。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就是要一家大小共享天伦、闲话家常、走亲访友、宴请高朋。但是,春节在给我们带来了喜庆的同时,也埋藏着健康隐患。中医医院专家就市民如何健康快乐过春节提出了忠告和建议。
保健建议
注重防护,快乐有度
采访中,医生们认为,春节诱发疾病和伤痛的原因有几种:一、客流车流繁忙,意外事故增多;二、走亲访友频繁,休息和体力不够,免疫力下降;三、天气骤变;四、饮食、作息不规律;五、用火用气、燃放鞭炮不当。
专家透露,这段时间被电动自行车所伤而来急诊的人不少。有些电动车速度过快、不遵守交通规则、违规载人载物,导致路人无辜受伤。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人用电动自行车送货、送煤气、送水,常常一辆车上挂着四五个大瓶,很容易把人带倒。另外每年医院都会遇到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病例,其中因疲劳驾驶引起的所占比例不小。而由于酒后驾驶受伤、酒精中毒的病例每年都有,酒醉患者在医院里大吵大闹,一家人不得安宁。专家还提醒市民注意用火用气安全。他说,煤气中毒往往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等意识到时已经晚了,居民在家中一定要注意检查煤气。
“去年春节期间,我们医院有一天接诊了十几个因放鞭炮而炸伤手指和眼睛的儿童,还有患者是因鞭炮引起小火灾被烧伤而被送来急诊,这种事情在春节很容易发生。”专家建议,放鞭炮时心中要系紧一根“安全绳”。专家强调人们要注意“节日疲劳综合征”。他说,放假七天看起来时间不短,但这时人是相当忙碌的,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人们的生物钟从大年三十看春晚、放烟花起就被打破了,然后会陷入六七天的混乱期,疲劳度增加,免疫力就会下降。他建议春节要张弛有度,哪怕去旅游,也应该提前两天回来,至少用一天时间来休整,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节后的工作。
专家还指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是在天气骤变冷或变暖的情况下诱发的。春节期间天气或许会转暖,这又是病魔入侵的机会。他建议市民要注意防护和保暖,少去热闹、不通风的场所,不要贪图那些场所的暖气够猛而久呆。此外,家里要保持通风透气。
饮食建议
要让肠胃有休息的机会
过年期间的菜肴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但很容易让人陷入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陷阱”。专家提醒:要让肠胃适当休息。
专家对记者说,尽管未到春节,但一些节日病已经“冒头”了。这几天,他每天要接诊十几个由于饮食不当而诱发各种疾病的患者。他说,春节大团圆,吃喝免不了,桌上大鱼大肉也是不可避免的,要人们老是吃素食和吃水果不现实,但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原则,即“总量控制、少喝酒、品种多样、让肠胃有休息的机会”,那么春节期间吃出快乐、吃出健康并不难。
专家说,春节期间,人们吃进去的食物比平时多,大鱼大肉、油炸食品、油腻食品“照单全收”,令胃的负担陡然加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溃疡,所以对肥肉、扣肉、猪脚等食物要保持警惕,每天最多吃一两块就合适了;春节聚会多,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一天吃四五餐再加上宵夜都是常事,要注意每餐的食量不要过大。而对“三高人群”来说,“总量控制”这一原则更要时时放在脑海,很多病都是在节日里“吃”出来的,糖尿病、痛风、高血压、胆囊炎、胰腺炎都是这个时候的“常客”。
喝酒过多,对心脑血管、心脏、肝都不利,酒后开车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喝多的另外一个害处是,在不清醒状态下,人们很容易摄入过多垃圾食物。“因为都晕了,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专家说。
品种多样,就是常说的荤素搭配,淀粉类主食、蔬菜水果、杂粮、豆类等食物可适当多吃,注意营养均衡,有利于吸收和消化,不过这也要首先服从于“总量控制”原则。很多人冬天喜欢吃火锅,用鸡汤鸭汤熬得浓香扑鼻,但要注意不能“恋”火锅,多吃降火的食物,多放点萝卜助消化,适当吃点酸料解油腻。有北方人到南宁过春节的话,建议桌上加点面食让他们的口味“过渡过渡”,少吃易上火的食物,以免肠胃“水土不服”。而让肠胃“休息”的做法是:一般的聚餐会安排在中午或晚上,这两个时段的食量很难控制,那么早餐就尽量少吃或不吃难以消化的糍粑、粽子等;闲聊、看电视、游玩时则少吃零食,更不能把零食当主食,让肠胃有机会“排空”一下。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度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5/02/16/566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