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公交车重新姓“公”能否破局
2015-06-05 10:19:49 字号:
县公汽公司开通了第一条公营线路,即17路车,并成功收回了1路车的整线承包经营权。
 
县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率队到县公汽公司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城市公交事业做大做强。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近年来,市民对城区公交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让公交车重新姓“公”众望所归。由于城市公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健康快速发展,既靠公汽公司、交通运输行业部门自身不断努力,又需县委、政府重视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现状 奉行“放羊式”的发展模式,长期积贫积弱,致使我县公交事业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

  记者从县公汽公司了解到,我县自1994年开通城市公交车以来,由于政府对公交车一直奉行“放羊式”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只授予公交企业经营权,由公交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正确的规划与引导、必要的政策补贴等难到位,公汽公司仅有承包管理费,资金来源少,县财政几乎无补贴,长期积贫积弱,致使我县公交事业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也远远落后于省内其它兄弟县市。

  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经营体制的问题。县公汽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政府投入少、规模小、收入低,财政无力补贴、亏损严重等历史成因,从1994年8月起至2012年止,公司由最初的公车公营转而实行“定人员、定车辆、定线路、定上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单车承包经营体制,该体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出现民间资本逐利性与公交车公益性的矛盾,承包人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公众利益,不可避免地存在乱停乱靠、拒载老年人、乱班乱线、丢站甩客等现象,造成服务质量不高、政府民生政策难以得到落实,加之出现炒卖车辆牟取暴利、捆绑垄断线路经营、消极对抗行业主管部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广大乘客的公共利益,制约了我县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承包经营体制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与竞争,应是当前公交车拒载老年人、不按站停靠、行业监管部门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公交优先”政策得不到落实。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和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文件(国办发〔2005〕46号、湘政办 发〔2007〕72号、国发〔2012〕64号),明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实行公交优先发展。但就宁乡来说,这项公交优先政策并未得到好的落实:一是县人民政府未制定出台相应的关于公交优先的专项政策;二是公交车应享有的营运亏损补贴、购车补贴、低票价补贴等财政扶植政策未能落实到位。目前,我县仅享受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的地方性补贴每车每月1200元;三是未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公交发展无章可循,盲目性大,公交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再就是公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场站设施是公交交通必须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站与场两部分。“场”是指停保场、枢纽站、首末站等,是公交车辆正常营运的后方保障基地。“站”是指公交起讫站(起点站和终点站)、停靠站。长期以来,由于公交基础设施未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上投入不够,严重滞后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如公交站点设置不完善,总体数量不多,公交停靠站主要集中设置在主城区范围内(东到喇叭口、北至宁乡大道高速路口、南至候旨亭、西至卯田),超出此范围的公交站亭几乎处于一片空白,且主城区内公交站点数量不多,不利于公交车停靠,不便于市民出行;公交站场设施建设处于空白,而根据《宁乡县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至2015年我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42万,公交需求保有量应达到420标台左右。按照国家公交车停保场地配置标准(180平米/标台)计算,应配置公交停保场86400平方米(折合为130亩)。但至今我县尚无一处公交车停保场、首末站等站场设施,公交车“四处为家”,造成无处集中停放、维修、保养、检测、燃料加注、保洁、实时监控调度等,场站建设仍然停留在空白阶段。这是我县公交车难以实行按站停靠、公车公营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而且,由于公交站、场设施的缺失,存在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公交车长期停靠在外,容易发生车辆被损(玻璃)、零部件被盗(电瓶、燃料)等事件,且无法每天对营运车辆例行安全检测,车辆安全技术性能无从保证,也无法对乘客携带的行李进行“三品”检查,存在安全漏洞,容易成为恐怖袭击对象。

  破局 根据政府、行业的有关政策,借鉴省内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公共交通实际,让公交车重新姓“公”

  兄弟县市关于公交优先发展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县学习借鉴。湘潭县:政府对公交企业购车补贴10万元/台;营运票价补贴10万元/台/年;老人免费乘车补贴0.5元/次。醴陵市:购车补贴10万元/台;老年人补贴2014年2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站场建设全部由政府投资;已规划城乡客运换乘枢纽用地29亩地。浏阳市:政府一次性出资600万元为公交车辆统一购置进行兜底,此外财政每年再给予公交企业营运补贴200万元。

  根据政府、行业的有关政策,借鉴省内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公交实际,让公交车重新姓“公”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公交车完全市场化后,先后进行了国有回购。长沙市公交客运企业已由9家整合为3家,株洲市攸县公交也由政府以1680万元的价格一次性出资收购并公车公营。

  在我县,令人欣慰的是,县交通运输局为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交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县政协一号提案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要务,积极推动公交车经营体制改革,致力于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一是坚持公车公营改革。从2014年5月份起,责成县公汽公司对其原经营权已到期的单车承包的公交车不再实行承包经营,实行公车公营。由此,可通过三至五年基本上实现从单车承包经营到公车公营的“华丽转身”。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自筹资金近200万元,新建招呼站178个,修复站亭、站牌40块,安装不锈钢护栏38个、坐凳162个;更换公益广告画面480余块,制作安装“遵德守礼”牌220余块,公益广告覆盖率达100%;划线标识公交站点234处,划线面积5134平方米。但离上级要求、群众期望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打造绿色、智能公交。率先引进14台大容量、快速度、高等级、国Ⅳ排放标准的海格牌CNG压缩天然气节能环保公交车。可减少一氧化碳97%,碳氢化合物72%,二氧化硫90%,苯、铅、粉尘等污染物可减少100%,噪音减少40%,解决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提质车辆档次。公交车统一安装了车载北斗/GPS实时监控、自动语音报站器,建立了现代化的监控调度室和实时监控平台。与中国银行、猫咪广告联手合作,为每台公交车统一安装了智能IC卡刷卡系统和车载电视,并专门制作了安全文明乘车短片在车载电视上循环播放,倡导乘客文明有序乘车。方便乘客多渠道获取信息,贴心为乘客解决备零、找零的烦恼,使原本枯燥的旅途充满欢乐,不断提高公交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宁乡公交在近几年内得到一个质的大提升,从而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近年来,我县公交车服务质量、档次有了显著提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业内人士建议:

  让“公交优先”政策有效落实

  加大财政扶植力度。一是应将公交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手段的财政补贴运作机制。二是落实公交营运补贴。可借鉴湘潭、醴陵、浏阳等周边县市的做法,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如65岁上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乘车)、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应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如购置CNG天然气公交车)、经营冷僻线路(如98路、99路、9路等线路)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

  制定公交发展规划。建议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到长沙、衡阳、苏州等地进行学习调研,掌握第一手公交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宁乡实际,选择一家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我县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经相关部门批准并经有关部门审议通过后,使之成为今后我县公共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出台我县公交优先发展指导文件。建议政府参照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文件,同时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主导协调县财政、税务、规划、建设、环保、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关系,努力打造公交优先发展平台,使“公交优先”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我县公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目前,我县公交有“站”(停靠站)无“场”(停保场等),迫切需要用1至2年的时间完成已通达公交车区域的各主、次交通干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设置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在站点设置方面,主城区范围内站点间距以200至300米为宜,主城区外以站点间距以300至500米为宜,为公交车按站停靠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应尽快选址筹建一处停保场。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建议选址筹建一个占地50亩的公交车枢纽站,配套建设停车场、维修站、检测站、加气(油)站、GPS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等设施,为实行公车公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还应将公交站、场等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做到设计、建设、竣工、交付使用四“同步”,为促进我县公交事业的优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必要保障。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先强 苏建中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