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青山桥地处宁乡西南,与娄底、涟源、湘乡接壤,是长沙、娄底、湘潭三市交界地带。自身条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都“先天不足”。域内山多地少、资源贫乏,发展缓慢。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青山桥有了较大的变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民生改善可圈可点。今年年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青山桥走访慰问群众时,对青山桥各项工作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青山桥镇去年被评为长沙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进。今年3月,市委政研室还以《一个西部边远乡镇的加快崛起之路》为题,向全市推介青山桥镇的做法。当地群众对青山桥的变化发展,也感同身受、高度认可。乡友回乡看到这些变化,更是赞不绝口。
领导的肯定,群众的认同,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肯定。作为青山桥党委班子的“班长”,我感到很受鼓舞、非常欣慰。
事在人为,回顾在青山桥的工作历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党委政府不等不靠、敢想敢干、主动而为。全体镇村干部和全镇群众思变求变、善作善成。而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找准路子,干出样子。
找准路子是前提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方向不能偏,路子不能错。个人成长如此,地方发展也如此。方向错了,永远也达不到目标。
正确的方向怎么来?
一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户,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诉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多到群众中去汲取营养、寻找办法、总结经验,工作才会充满生机活力。2012年,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到:青山桥过去挖山取沙采石泛滥,好端端的青山绿水,变得满目疮痍、浊水横流。集镇也是拥挤不堪、脏乱差突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镇党委政府形成了一个共识:挖山的蠢事,再也不能干了;集镇的建设,再也不能拖了。
二要因地制宜。青山桥山多地少,产业发展薄弱。但域内自然风光秀丽,芙蓉山普济寺,历史悠久、名声远播;田坪水库,群山环绕、山水一色。省道S209、S311在集镇交汇,长韶娄高速和益娄衡高速穿镇而过。依据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确立了将青山桥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种植(中草药种植、蚕桑种植)作为产业发展方向。
三要顺势而为。这种势首先是国家的大势。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次是群众的呼声。群众是主人,既是服务对象,又是依靠力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做到上下呼应,有机结合。我们确立的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顺应了群众呼声。
四要志在高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多高的竿、有多长的影;挖多深的地基、盖多高的房子。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长远。要拓展视野,不能鼠目寸光。既要有远期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不能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走一步,看一步”。如在集镇建设这一块,我们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0多万元聘请国内知名的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制定青山桥集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在集镇建设上,明确“整体规划、基础先行、突出特色、分期实施”的基本原则,突出山水风情,结合本土人文历史,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又花100多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以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桑蚕种养为切入。旅游产业发展以芙蓉山普济寺景区和田坪水库景区为重点。党委政府立志要探索出一条在边远欠发达山区加快发展的可持续、可复制的路子。
干出样子是关键
思路理清、目标锁定之后,关键在于干。如果不干,再好的蓝图只是纸上谈兵,再宏伟的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变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首先,要领导带头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拿破仑说:“一头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是推动工作的基本方法。喊破嗓子,不如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作为青山桥镇的班长,我特别注意自己带头,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同时,班子成员、镇村干部,也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青山桥山高路远,生活条件艰苦,镇党政班子有定力,不喊穷、不抱怨。不思迁,只思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
其次,要团结协作干。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起来才最有力量。团结协作比什么都重要。班子成员之间、镇村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都要搞好团结。班子拧成一股绳,干群团结如一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同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力。我们在推进砂场整治、集镇建设和整治、产业发展中,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苦干加巧干。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有的还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苦干的准备。特别是青山桥镇,基础薄弱,先天不足,更需要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需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5+2”、“白+黑”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此外,还须做到巧干。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做到心中有底,手上有法,脚下有力,才能真正抓出成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工作方法,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譬如在集镇建设方面,我们围绕江南魅力小镇目标,对集镇实施了“美化、绿化、配套”三大提质改造工程,启动集镇装立面改造、对楚江集镇段“一坝五桥”进行亮化,在楚江两侧建设4000米绿色走廊,对集镇路面铺设改性沥青,增设人行道路和路面标识,划出停车位,安装太阳能路灯,对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家民文化广场。在集镇管理上,从制度建设入手,抓严抓细,着力“治差”、“治乱”、“治脏”,环境卫生实现了从全市“十差”乡镇到时“十佳”乡镇的蜕变。在产业发展上,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成功引进了5家中药材加工企业,7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全镇14个村的7000余农户种植中药店材12000多亩。还成功引进海南九春教育投资1.4亿元,建设桑蚕种养基地。旅游产业也强势起步,成功创建省级芙蓉山水利风景区,5公里的进山公路已经硬化。
四是要一心为民干。为政一方,当造福一方。为民造福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让全镇人民有更多的实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近些年,我们注重民生改善,2014筹资1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和中心幼儿园建设,田坪九年制学校建设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大力推进集镇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环境整治,变化实实在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取缔挖山取砂,石材加工严格控制,有序退出。全面封山育林,大力植树造林。全镇初步呈现显山、露水、透绿的自然风貌,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还特别注重民风淳化,率先建成全县首个民俗文化陈列馆和名人文化长廊,评比孝悌之星,弘扬传统美德,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写了一首《竹石》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山桥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正是青山桥全体镇村干部带领全镇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保持了发展的定力。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系青山桥镇党委书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力强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5/06/18/565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