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连日来,县委书记谭小平《讲道德、明是非、守纪律》的主题讲话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明是非就是要分清黑白善恶、真假对错和雅俗美丑,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同社会丑恶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心中有“是”,“非”才难存,社会方和谐。
明是非,是公民安身立命的基石。孟子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有是非观念,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准。对是非的判断是一个人的行为导向,有什么样的是非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非观是作为个体的人被社会和群体认同,并得以自由生存和共处的基本前提。而明是非,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一个人的是非观,不仅能表现他的道德水准和做人原则,也表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伟略。一个人只有明是非,才能分黑白、辨美丑,才能将“是”放在心中,在事关原则性的问题上才能看得清、分得明、站得稳,才不会为“非”。令人担忧的是,现今生活中,不明是非的人并不鲜见:有的商人坑蒙拐骗,有的老板为富不仁,有的邻里拔刀相向……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作为公民乃至作为人的基本是非观被弃之不顾,心中无是,任性为非,此类人在社会必然难以立足。
明是非,是党员干部为政修德的重要内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明辨是非是锤炼党性官德的基础,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必然会思想出轨,行为失范。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其根本问题就在于没有明是非,心中无“是”,没有认清自己作为人民公仆的身份,因而不能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心上,甚至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唯有明是非,党员干部在权力面前方能不迷惘,方能正确看待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唯有明是非,党员干部方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心中有是,方不为非。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承担起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责任,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要用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准确把握是非界线的“经纬度”,时刻绷紧遵章守纪的“高压线”,时刻做到心中有法度,手中有尺度,是非分明,大公无私。要把该管的事管起来,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对群众诉求要做到有求必应。要在全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破除陈规陋习,抵制攀比之风,减轻群众不合理负担。要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好“实力园区沙龙”、“新型城镇沙龙”、“美丽乡村沙龙”等各类活动,有效发挥“五老”、社会贤达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将是非标尺植于群众心中,使其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伟大的时代塑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就优秀的民众。可以预见,随着此次集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宁乡人自觉做到心中有“是”,楚沩大地“非”将难存。和谐,将在这里根深叶茂,花开遍地。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5/12/10/565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