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右二)看望困难学生。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凭借传播的快速、精准、即时等特点,微信成为许多信息发布者的首选平台,而“微公益”也借助这股新力量从线下走到了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传递着爱心正能量,实现了公益爱心的平民化、常态化发展,使人人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流沙河镇,熊勇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守护一方平安的民警;他更是侠骨柔肠的真汉子,长期坚持帮助贫困学子,助力孤老残障。在他的感召下,周围朋友也纷纷加入献爱心的队伍。熊勇从一个人默默做慈善,到带动周围朋友一起献爱心,他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如今他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建立了慈善朋友圈,助力爱心传递。
侠骨柔肠真汉子
2010年,熊勇所在单位组织一对一帮扶,他的帮扶对象是一个叫刘梅(化名)的家庭。刘梅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原因,她极有可能初中毕业就要出去打工。熊勇不忍心看到学生就此失学,于是决心帮助她继续读书,从2010年开始他每年给予刘梅1500元至2000元的资金帮助,并经常送一些生活、学习用品给她,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开导。多年的关怀和帮助让刘梅视熊勇为亲人,今年她马上就要高考了,她说:“我的志愿就是要考公安类大学,以后出来要当一名警花。”
几年来,像刘梅这样,接受了熊勇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的一共有7个。“看到贫困家庭的学生不能继续读书,就特别想帮他们一把,让他们克服家庭困难,努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熊勇说,“虽然我的付出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有时候很小的一点帮助也说不定可以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何让更多的爱汇聚一起形成爱的洪流,帮助更多的人呢?“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是愿意献爱心的,只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资源。我就想是否可以尝试为助人者与受助者搭建一座爱心桥梁呢?”熊勇寻思着,这样或许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也可以让这种“正能量”广为传递。几番琢磨,熊勇决定利用微信平台,在自己的朋友圈开辟爱心阵地。
朋友圈中爱无限
在熊勇的努力下,他的慈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形成了近100人的规模,并且组建了QQ、微信群,实时交流帮扶学生的情况。这个朋友圈里,有的已是年近70的老同志,有的还是20刚出头的小姑娘;有的是同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爱的圈子正逐步扩大。目前,他们在我县西部帮扶了18位贫困学生。他们一直关注着这些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帮助。
周胜红是熊勇爱心朋友圈的一员,去年他通过熊勇认识了流沙河镇扶冲村的喻囡(化名)。喻囡今年13岁,在草冲中学读初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她8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她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当得知喻囡的家庭情况后,周胜红当即掏出了1500元送给了她,并给她送去了学习、生活用品。从此周胜红就一直关注喻囡的成长,去年还带了13岁的女儿帮喻囡过生日,两个女孩之间也结下了友谊。今年3月27日,周胜红更是带了自己公司的同事一起,又在流沙河镇的苏家亭村“结对”了2名贫困学生,并且计划今年放暑假带她们去市博物馆、科技馆看看。
“熊勇为我们搭建了爱心桥梁。”周胜红说,能够进入熊勇的慈善朋友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希望我们能把这股公益的正能量不断传播,形成更大的爱心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彭倚 小范婷 娄湘蜀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4/14/565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