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潭正龙古街。
宁乡自三国立县,始称新阳,次改新康,尔后又分属长沙、益阳、湘乡。但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宁乡县后,玉潭即为县治,且一直沿袭而无变更,迄今亦已千多年历史了。
悠悠沩江,千古玉潭。有关文献记载“玉潭”之名由来:“东南沩江河畔有一藓花岩,沩水从自东南蜿蜒而来,朝阳河、化龙溪自城中流入,岩下历久成深潭。两岸绿树成荫,岩上青松滴翠,倒影入水,水碧如玉,遂名玉潭。”潭桥飞架,桥下渔舟竞渡,绿波金梭,风景极为秀丽。入夜,万家灯火映入河中,渔歌晚唱,短笛横吹。清人王文沅有诗赞美:“玉潭千足水,日夜起微波。月涌江心阔,风牵石濑多。寒流依凤藻,锦浪织龙梭。借问青春柳,秋时竟若何?”
作为宁乡古邑的千年治所,玉潭古镇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为商贾重镇、文化名镇。沩江穿城而过,有通江达海之便,因而漕运发达,为周边物资集散地,引来众多的生意人在这里拼搏,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浪淘沙,淘处了一批在商海潮头扎稳了根基的老字号,留下了众多百年老店的传奇。
“祝天芝”老字号。祝天芝店址在老中医院北面,文化宫前坪处。创始人祝义奎兄弟三人,原籍江西,来宁乡经营药材多年,逐渐壮大成为县药材行业中的排头字号。天芝,象征最好的药。祝天芝经营以德为主旨,药材地道,价格也公道,还在农村开设了连锁分店。
每年夏季来临,祝天芝便在店前摆放大缸,由店员专门熬制凉茶,供过往行人免费饮用,敞开供给。如遇荒年,则在店前施粥饥民。祝天芝这样做,既有利于公益,也扩大了字号的知名度。祝天芝在解放前,店主祝义奎还一度担任了玉潭镇镇长。祝天芝信誉好,专注专业,又多行善举,生意兴隆,成了玉潭镇头牌字号。
“同德福”老字号。同德福也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药铺,店址在北门正街上,由彭姓老板经营。同德福的经营手法主要是囤积居奇,比如常用的中药材当归,货源充足价格低廉时,就调动所有的资金大量吃进,并以低于其他药铺的价格倾销,其他药店也只得随着降价。等到市场上货源紧缺时,便把价格抬高,由此获利。竞争到后来,慢慢形成了同德福、祝天芝等药号各自垄断数种药材的格局。
“德和裕”老字号。德和裕地处今日新巷旁边,主要经营米粉和甜酒冲蛋。德和裕老板为唐永健,创办于民国中期,创办之初,老板还是一个青年。德和裕的经营并无鲜招,仅仅凭着货真价实和老板的吃苦耐劳,也造就了一块小行业的大招牌,当时到玉潭镇的乡下人,称“上街”,如果谁不上街,不到德和裕吃碗米粉或甜酒冲蛋,就等于没有上街。据唐氏亲友的后人述说,德和裕创办之初,唐永健全身心投入经营,常常在半夜的睡梦里还在吆喝:“米粉呐!甜酒冲蛋呐!”
“胡家摊子”老字号。胡家摊子地处宁乡师范校门外,今实验小学球场外,码头好,得地利。胡家摊子是玉潭镇最有特点的字号,虽然也有胡独善堂的招牌,居民却并无多少印象,但只要说起胡家摊子,却没人不知道。其原因是胡家摊子虽然也有一个小店面,却常年在店外摆摊经营,而且传承数代从未改变格局。究其原因,可能是为了方便示范学生和行人购买小货物,也可能利用这种寒怆的经营格局,达到“财不露白”的目的,因为胡家摊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并赚不到多少钱,养家糊口而已。但是胡家后人在改建老房子时,老屋墙中却拆除了很多大洋铜钱。胡家人死抱着“到手就是财”式的土老财经营方式,而且传承数代,是胡家摊子的特色。
“半仙阁”老字号。半仙阁地处老县政府进门左侧,今天众多茶店和洗车处,民国后期老板为钟风武。半仙阁是古镇最高档次的酒店,装修豪华,场面雄阔。因消费不菲,平民百姓一般不会光顾。县府官员、社会名流和财主老板,多在此集会,是当时镇上上流社会的活动场所。
“新福盛”老字号。新福盛为古镇南货号,店址在县政府对面,原副食品公司一门市处,该店为伙计店,不是独资经营,店主更替频繁。“陈宝昌”老字号。陈宝昌地处大西门口,经营批发业务,不做零售业务。
2016年,玉潭老街改造,“龙溪坊、玉潭书院、公馆坊、大宅院、半仙阁、宁乡文化书社、白果井、火神庙、老城故事、文庙、梅花苑”等将重现人们眼前,为老字号的重振、延续、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千年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魅力的历史故事焕发新的生机,让市民重拾记忆的味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新春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5/06/565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