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有一年天大旱,楚沩大地禾苗枯稿。时值炎天七月,长沙某秀才来到宁乡佃户家收租。他一进佃家门,看见作田哥正在编织篾箩,秀才本也读了几句书,想在作田哥面前装巧卖弄一番学问,于是随口说道:“篾箩是箩,铜锣是锣,把只铜锣放在篾罗内,只见篾箩不见铜锣,田哥你说为何”?田哥一边给秀才泡茶,一边回答说:“棺材是材,秀才是才,拿个秀才放在棺材内,但见棺材,不见秀才,先生你道怎样?”秀才自讨没趣,有些懊恼,忿然作色说:“好小子,我问你,天上落雪不落水,雪在地上化成水,既然雪要化成水,为何落雪不落水?”田哥喝了一口茶,从容道:“巧秀才你细听:先生吃饭不吃屎,饭下肚肠变成屎,既然饭要变成屎,为何吃饭不吃屎?”秀才一时词穷,气愤地说:“真是岂有此理,你上个月还来我家告荒,租谷一粒也不能少。”田哥说:“我不管你能少不能少,我俩先到田头看看再说, 这总可以吧。”二人往田间走,要过一座木桥,巧秀才又有些得意了,指着木桥说:“乔木为桥,此木焉能作柴用?”田哥望着田间说:“高禾成稿,且禾安得有租收!”秀才真有几分
“巧”气,高兴地对田哥说:“我派一个人来监督你收割,这些站着的稻子,我全割下来交我租谷,那点弯着腰的稻子,我就不要了。”说完生怕作田哥再奚落地,灰溜溜的一路烟尘回长沙去了。
次年正月,县城梅家田有一做官的大户做喜酒,宾客盈门十分热闹,巧秀才与作田哥都去喝喜酒,又碰上了面。巧秀才在席间提议以各自的身份做一首打油诗凑凑热闹,并规定诗中要有三字同头,三字同边的句式。他来意是冲着田哥来的,料定田哥没读多少书,无法拼凑成这样难拼的句子,自会认输。秀才首先请一位做官的吟诗,为官者说:“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边绸缎纱,我居官宦家,身穿绸缎纱。”众人拍手称好,秀才又请一位邻居吟诵,邻居说:“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边清淡酒,我是左右友,来喝清淡酒。”吟毕宾客同声喊妙。接着秀才自己说:“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边姐妹姑,只有大丈夫,匹配姐妹姑。”听罢众宾客哄堂大笑。秀才见大家附和更有些得意了,指着田哥阴阳怪气地说:“咱们的田大爷也来一首吧。”田哥说:“我们泥脚杆子,只晓得三担牛屎六箢箕,不会风雅。”秀才说:“莫客气,田哥你也是一表人才,出口成章啦。”田哥说:“实在要吟,那我就献丑了:三字同头先生牛,三字同边塘坝坵。”我赶先生牛去犁塘坝坵,众宾客听罢,乐得前俯后仰,巧秀才知讽喻自己,饮厄而退。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祖同 黄向秦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5/20/565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