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推进三大建设 聚力古城崛起
2016-05-23 13:27:03 字号:

  2015年4月,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加快三大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紧随其后,将炭河古城建设作为宁乡西部发展的定海神针、神来之笔,一举为黄材的发展建模塑形、聚势筑魂,翻开了黄材发展的崭新一页。

  炭河古城遗址于1963年初发现,推测为商周遗址,1976年试发掘确认为西周遗址,2001年开始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是全国为数不多、南方罕见、湖南唯一的西周古城遗址。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布局,明确将炭河古城作为全县经济发展“1+5+N”的重要一极,将其打造成集文化展示、教育研究、互动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着力打造全国文化生态旅游两型示范区。项目规划总面积8.6万亩,总投入24亿元,核心景区将于今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计划2018年全面建成。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黄材过去是一个传统农业和资源型工业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形成这样的格局,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思想不解放,思路打不开,发展更难有大的作为。自县委提出“三大建设”,并以此引领炭河古城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打破了束缚跨越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有力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发展的质量,为黄材塑造了一条符合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并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大手笔推进古城的发展。

  围绕主题紧盯目标。围绕炭河古城建设,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协调联系和跟踪服务,明确责任人,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全力推进炭河古城建设及集镇立面改造、道路提质等项目建设。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树立“项目就是分工、项目就是责任、项目就是价值”的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班子一个重点,从项目立项、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直到建成运营的全部过程,项目领导小组就是一套班子、一个主体、一包到底,并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年度目标和时间节点,以此作为考核依据,以考核定奖惩。

  强力推动狠抓落实。炭河古城的建设,黄材作为项目落地载体,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对阻碍征地拆迁、破坏施工环境等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由镇党委班子带队,整合综治、国土、安监、派出所、应急处突大队等力量,下狠心、出重拳,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项目自2015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半月内征地1850亩,两批拆迁167户均采用集中签约的形式,一天之内拆迁户全部签订协议,一周之内被拆迁房屋全部倒地,创造了新的“黄材速度”。

  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以事业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对具体涉及面广、交叉点多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各级领导班子既立足本职,又分工合作;既投身一线,又致力于发展,把心扑在项目建设上,把项目建设放在心里,坚持了以发展鼓舞人心、以事业凝聚人心,保持了气顺心齐、风正劲足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4月15晚黄材遭遇极端天气,狂风、暴雨加冰雹将灰黄公路炭河古阙至古城城门段两侧新栽种的部分大树刮倒,全镇干职工主动放弃休假,上路执勤实行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周边群众自带工具,经过施工方的昼夜施工和干群的全力配合,两天两夜时间将大树全部扶正。

  在三大建设的引领下,黄材以炭河古城建设为依托,全镇村级主要公路硬化率基本达到了100%,启动了千手大道、千手大屋村道,炭河大道、青羊古道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黄月、南崔公路的黑化工程已经启动;横雷公路提质改造、镇区绕道工程加速进行,旅游线路精致化管理工作正全面实施……

  炭河古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古城,它处于宁乡西部的核心位置,出土国宝级文物,历史久远,区位条件优越,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的“牛鼻子”。随着古城建设的快速推进,这里将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并以此为中心,以点带面,构成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格局,成为两型示范、全面小康的新标榜。

  (作者系黄材镇党委书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叶辉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