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材井冲之溪,依山绢绢,在曲曲折折中忽收敛,忽放歌,忽含笑带嗔,活脱一位百变仙女。也正因如此,才引得南宋诗人不吝啬笔墨赋予它浓墨重彩,一首《渔光夺月》令人浮想连翩,欲踏寻其踪。
“溪小赛渔乡,芦火茫茫,高低无数似萤扬。队队焰成云雾合,水碎金光。
聚散自成行,祗备有常,羊裘争似笠蓑长。夜夜滩头频灿烂,清色沧浪。”——黄材南宋人姜月山拟景,姜哲夫填词。
井冲之地,山峦俊秀,水脉引径幽然,自西向东,如仙女飘带缓缓绕过新桥石岩头,轻盈抚着邓山湾。突然有人拽住仙女飘带,她一回眸,裙摆将此扫出了一个三角洲。河上水碎金光,滩头白沙温润,便成了白沙洲。
白沙洲芦苇丛生,盛夏时节,劲风吹来,千枝万叶一层欣欣,另一层呢喃,尽情挥洒美妙的青春。青色的浪潮甚是壮观,引得飞鹰盘桓,引得翠鸟成群。
秋后,芦苇在溪中摇曳,白云悄悄地探出头,忽地躲进了它的裙。芦苇的裙,已染秋霜,头上高高地缤纷着芦花,风儿有意带走它的欢欣,高低飞处似是流萤飞舞,轻姿妙曼,如入梦境。芦苇丛中,是否有衣袂飞扬?是否有追逐声声?是否有泪痕湿润过芦花的翅膀?
芦苇丛下,清清水流,鱼虾成群。人们一二为伴,三四结队,五六成群,或戏或捕或垂钓。有伴而来,最是解闷,又为安全,溪中自有乐,溪中也藏险。戏鱼而来,可潜可摸可逐石而寻,自在其中,趣不可言。捕鱼而来,围起鱼网一字排开,鱼儿忽忽往网里钻,捞起一网,将竹篓装得满满。有人独持竹杆,择偏静深潭,垂一丝诱饵,他的天地就在水中晃悠。或许,一钓为餐桌;一钓解寂寞;一钓定江山。
如此胜景,静静地在《浪淘沙·渔光夺月》中招摇小溪鱼乡的静宜雅乐,渔光山色,以及与世无争的惬意。令后人遐想翩翩,探寻而渴慕。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胡雅婷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5/26/565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