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家训为歌“洪胡子”大战地盘关
2016-06-24 14:20:56 字号:

  宁乡洪氏始祖为南宋名臣洪皓,皓公的两个儿子遵公、邃公后代于明朝初期、中期分三支迁徙到宁乡,其中一支迁徙到夏铎铺的岿山(油草铺),一支迁徙到南田坪横田冲村,一支迁徙到枫木桥枫木村,至今600多年。


洪兆麟将军。
洪行将军。
 

  松本大佐:

  蒙邀会猎地盘关,幸甚!

  狼群入门,焉能不打!彼辈入侵,焉能不歼!久闻日军白刃格斗自誉为举世无双,故早欲领教一二,以饱眼福。届时,愿双方不发一枪,专以白刃格斗一见高下,如日军不怯,望三日上尔等布阵竖旗于地盘关,本将军将率队出山赴战!

中华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 洪行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敢向日军下战书、威震神州大地的洪行将军,就是敦煌堂宁乡洪氏夏铎铺岿山支人。

  近日,“宁乡族文化”采访组采访了洪流、洪军、洪波等宁乡洪氏后裔。


洪行将军纪念碑。
敦煌堂宁乡洪氏族谱。
 

  相约洪园福邸 共商洪氏大计

  在洪军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夏铎铺镇天马新村的一处别墅前,但见高高耸立的门楼上展现出两个朱红的散发出古朴气息的“洪园”二字。园内是宽敞的停车场,高高的一棵梅子树,像一把大伞,依偎着水池,缀满了红红的果实。与门楼相对的,是一阁楼,楼上同样朱红色的“洪园福邸”四字耀眼夺目,古韵悠悠。福邸内是宽敞的四合院,假山、亭台、绿树相得益彰,清静优雅。院墙上朱红与银白的色泽交相辉映,令人耳目一新。

  迎接我们的是洪氏族人洪流。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皮肤黝黑,长发,和蔼可亲。

  在红木家具的厚重与古朴中,我们聆听着洪流的亲切介绍。他出身寒门,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泥水匠,日晒雨淋,虽然艰苦,但也磨炼了心智,锻炼了筋骨。和许多年轻人一样,1986年南下广东做建材生意,经过多年的打拼,在那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数年后回乡创业,开建材公司,办机械厂,并开了一些分厂。他诚信经营,生意红红火火,在机械市场疲软的状况下,又进军地产和项目工程。

  洪流认为,农村人一大半积蓄基本上花在房屋的更新换代上,一个是浪费财力物力,二个是造成环境污染;在国外的百年建筑很多,在我国却很少。为了契合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自己在建筑方面的优势,综合考虑,洪流决定在原来老宅基地上,建一座别墅。他和师兄一道,历时三年终于圆梦。别墅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纯而不杂,杂而不乱,古中有今,今中有古,室内全红木家私,依照四星级宾馆标准打造。

  在给大院取名的时候,洪流日思夜想,不好定夺,取“洪府”吧,太张扬了;取“洪宅”吧,太俗气。一天夜里,有人在梦中告诉他:“你别想了,就取‘洪园福邸’吧!”第二天一大早,他高兴地在纸上写下“洪园福邸”四字。

  洪流致富不忘乡亲,每年都要去看望村里的五保老人,给他们送去慰问金;村里大的建设,他都要捐款。资助寒门学子更是常有的事。

  在采访现场,来了十多个洪氏宗亲,洪氏宗亲联谊会在此召开。其中,有位戴眼镜的、操一口普通话的宗亲叫洪波,铎铺镇天马新村人,是佛山市金银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来,他刚从佛山坐飞机赶来参加联谊会。洪波在佛山拥有很大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30多年间,从夏铎铺镇老家拉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工到他自己的公司打工,解决了家乡上千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亦培养了一批企业家。

  洪行将军的孙子洪声因时间关系未能到场,特派当年洪行将军警卫钟子立的儿子钟章平作为代表参加。洪声通过电话,向宗亲代表大会祝贺,表示将在经济和精神方面尽力支持宗族文化建设。洪氏宗亲们在频频举杯中,纷纷感言,表示为将洪氏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敦煌堂宁乡洪氏宗亲联谊会在洪园福邸合影。
 

  齐心协力修谱 家歌代代流传

  洪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因避仇改洪姓。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

  夏铎铺的岿山祖辈为——皓、邃、樟、攸、蔓、乾中、福二、吉翁、贵可、原俊公传至宁乡,迄今生息繁衍了4000多人。2009年在五修的基础上小支六修,时间跨度70年,洪斌为主修,自始至终参加了整个修谱的过程,足迹遍布西冲山、坝塘、大成桥、煤炭坝等该支族人集中的几个地方,经过两年修成。当时由于资金不足,族人洪俊武——洪军的叔叔就表态,只要你们修,资金尽量保证。洪斌他们有了资金作后盾,随即展开了编修工作,不拿一分钱工资,一切从简,结果只花了三万多元,就把谱修好了。

  南田坪横田冲村支祖辈为——皓、遵、禹、价、蔚、建中、燏、良、徂、德、归、枝、绵、郁五、开来公,迄今生息繁衍了400多人。主修洪定谷(去世),据他儿子洪四明介绍,该支五修总括的时间段是从民国到现在。修了3-4年,足迹遍布益阳大通湖、南县、广东和云南。

  枫木桥枫木村支祖辈为——皓、邃、樟、攸、蔓、春蓉、宝、则昭、福一、荣翁、日可、汝文、贵善、继周、桂潇、元通公,迄今生息繁衍了1200多人。2005年,洪玉华组织洪氏七修谱理事会,一年内修成。资金来源是每个族人10元,加上其它捐款共筹得9万元,印刷了400多本。该支又有以下五房人,第一房陈方公,第二房国忠公,第三房国良公,第四房近仁公,第五房友泥公,每年的清明节,五房人轮流祭祖,一房祭一年。

  洪氏祖传的家训,是以“歌”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与别的家族截然不同。明朝中叶,洪良冲、洪良季兄弟被朝廷调到广州的中山市当武威将军,退职后为了教育子孙,创作了《洪氏家训·勤务歌》,多少年来,相传不断:

  或农或士或工商,为着生涯时时忙;耳闻鸡鸣宜早起,莫到日出未离床。

  昼出劳作夜读书,共工儿女各当家;同心齐力建家园,集思广益报国家。

  勤耕苦读诸般好,浪荡闲游莫学它;工农商学要努力,官高财富须平常。

  手拿书本论古今,你问我答来追寻;读书需要常勉励,成功之本在于勤。

  每日三省悟自过,知足长乐享天伦;只求处处平安事,但愿人人健康长。

  国有贤臣社稷乐,家无逆子闹爷娘;守国法梦里无惊,吃菜根淡中有味。

  忍几句无忧自在,让三分何等清闲;大丈夫成家容易,是君子立志不难。

  皓公代有名人“洪胡子”大战地盘关

  洪皓生有八子,长子洪适,丞相太师;次子洪遵,丞相太师;三子洪迈,副丞相光禄大夫;四子洪逖,朝散大夫;五子洪逊,通直郎连州佥判;六子洪邈,通直郎;七子洪邃,朝奉大夫;八子洪迅,浙东道提干主管。

  洪秀全:清朝人,洪浩公28代孙,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玄孙洪东让,原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庭长,在此次宁乡族文化活动中,洪东让多次与洪氏族人洪军电话联系,提出了宝贵的有关宗亲文化方面的意见,洪军代表宁乡洪氏宗亲深表谢意。洪东让盛赞我们宁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91年前的6月,在广州发生了震动全国的“陈炯明叛变”事件: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为首的地方军阀企图以武力驱赶孙中山领导下的广东中华民国政府。千钧一发之际,陈炯明部的一位军官秘密推迟炮轰总统府的时间,使孙中山顺利逃离灾难。这位军官名就是洪浩公后裔洪兆麟。1876年,洪兆麟出生于我县东湖塘镇西冲山,生性勇武好胜,从哨长到管带,一路往上升。辛亥革命时受陈炯明、邓铿的鼓动,在惠州反正。1912年任广东陆军混成协团长兼惠州绥靖督办,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到日本。1914年回惠州策动推倒龙济光,失败后只身逃往香港,被港英当局抓了,经革命党人救了出来。1916年奉邓铿之命,又回惠州策动倒龙,与惠州守将李嘉品打了一个多月仗。龙济光倒台后,广东省长朱庆澜委任伯公为惠州帮办。1918年初任援助福建粤军第五统统领,参加福建战役,入福建后升任第四支队司令和汀漳镇守使。1920年8月,回师广东讨伐桂系,攻下潮梅后当了潮梅善后处处长。1921年任第二师师长。1925年12月7日,从香港海域开出的比亚士总统号驶入溗泗列岛南海域。晚8时,该船水手韦德躲过哨兵的盘查,推开头等舱的一间客房门,在见到洪兆麟的那一刹那间,举枪射击,一代民国上将洪兆麟,随即倒在血泊中,结束人生,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

  在近代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洪浩公后裔,还数出生于我县东湖塘镇楠竹村六角窑的著名抗日将领洪行将军。洪行(1900-1944),国民党陆军少将,早年入湖南讲武堂第一期,后又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43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新编第三十九师师长。其外号“洪胡子”,与该师参谋长彭劢被腾冲人民在抗日歌谣里同称为“一文一武”。

  在预第2师守备腾北期间,这位清正廉洁的民族英雄除了甘冒矢石冲锋陷阵之外,还经常斗笠赤脚,走村串寨,发动群众,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洪行甚至亲自化装成苦力,混入飞凤山日军要塞的施工队伍中进行实地侦察,后被日寇意外留难,我方大惊,连忙组织营救,方有惊无险。腾北换防后,洪行调任第6军新39师师长,在滇西反攻战役的龙陵会战中奉命死守张金山、南天门,阻击从芒市方向增援而来的日寇主力,全师几乎拼光!洪行因到长官部开会,回程途中自驾吉普车失事而重伤!最后逝世于远征军第六军第二野战医院书记唐仁昭的床上。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至四月的《腾越日报》曾反复刊载其遇难消息,“腾民无老少,极信仰不能忘”,各处皆“洒泪痛祭”。李根源更是伤心叹息“大小千百战,洪行死可哀”。

  洪行将军在滇缅战场上向日寇下战书的事迹震撼神州,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鬼子’很是猖狂,洪行想通过下战书的方式杀一杀‘鬼子’的威风。但这种方式毕竟充满了很多未定因素,大家怕有什么闪失而对洪行不利,就想劝阻,但洪行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谁劝也没有用。

  “1943年2月24日,也就是洪行向‘鬼子’将领松本大佐下战书的第三天,他手提200师戴安澜将军所赠的大刀,率领150名勇士,一大清早就屹立在地盘关前迎战‘鬼子’……谁知,历来不讲信誉的‘鬼子’还真的手持武士刀杀气腾腾地来了!”洪行的警卫钟子立回忆说。

  据多份抗战史料记载,当时,地盘关前已是刀光剑影,喊声震地。由于洪行等中国勇士们同仇敌忾,气势高涨,再加上平时训练有素,那一场白刃大战以中国军队大胜而告终,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此役结束后,日本朝野震动。日本战报资料称洪行为“中国战神”。

  是的,“狼群入门,焉能不打!彼辈入侵,焉能不歼……”洪行将军那份“战书”,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豪迈气概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最好证明!

  随着以洪行将军为原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敦煌堂宁乡洪氏宗亲无不为之骄傲自豪!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 枫 刘淑兰 宋秀闺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