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蓝天,在回龙山之巅,白云寺之上,距今已有三十多年。那时刚上初中,班主任破天荒带我们去野炊。于是,在同学们的欢呼雀跃声里,在锅碗瓢盆交响乐中,一条自行车长龙,浩浩荡荡向二十里开外的回龙山进军。
春日回龙山,群峰耸翠,翠竹丛生,绿树蔽天,伴随有清风拂面。在参天银杏古树下,座落着千年古刹白云寺,居高临下,气派非凡。我们在附近一处平坦山谷安营,仰望天空就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漂移;而山谷里的小溪悄无声息地流淌,溪水清澈见底,棕褐色的溪石光滑透亮,有沙鳅、螃蟹、小鱼虾在水里自由地嬉戏。我们忍不住用手捧起泉水止渴,冰凉的泉水滑入喉咙,蕴含丝丝甜意。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里遍地开满了知名和不知名的鲜花,灌木丛里,还挂满了各种晶莹剔透的野果。未及洗锅做饭,野果早已填饱了我们的肚腩。
多年以后,很多情节已然忘却,唯独那明亮如洗的蓝天,时常依依入梦来。
白云寺的形象,在我初中毕业时,更加丰满。母亲希望儿女能够好好读书,远离贫困。虽然继父视我们如同己出,全心送读,可我们的家境确实有些寒酸。母亲深深知道,姐姐正上高中,我是读不成了。她准备去白云寺请菩萨保佑,希望我初中毕业能直升中专。而我一贯抵触迷信,就和母亲承诺,不去许愿,我考上便是。后来果然考上了,分数大大超出中专录取线。大队的电影放到我家的那晚,母亲却烧起纸钱,跪谢回龙山菩萨,原来,她还是许了愿。让我至今还迷糊,不知道是自己努力还是菩萨帮忙。只是从那晚开始,我对白云寺的菩萨,多了几分敬畏。
回龙山在平坦原野上拔地而起,很是奇特。海拔不到400米的山上,苍松、翠竹、怪石、瀑布齐全,山顶生盆地,山门绕溪流,鸟鸣蝉唱,花香扑鼻,可谓具备名山风光之大全。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观音石、半山亭、青莲寺、白云寺等;庙里神话传说动人,如“灵龟朝佛”、“菩萨救火”、“观音坐石”、“白马现身”等。古今名人游回龙山,题写诗联匾额,使人心旷神怡。乾隆御匾之“回龙望祖”;李东阳题词“此处可成仙”;王坦修题词“麓山不能冠其美,南岳不能逾其奇”。还有于佑任、左宗棠、陶汝鼐、陶澍的题词赠匾为名山古刹增添了无穷色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每一次看到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匾额,每一次产生遐想,似乎让白云寺的包容得到了印证。左宗棠胸怀大志却年少轻狂,三次进京赶考均名落孙山。寄人篱下,屈居幕僚,依然目中无人,口吐狂言,激怒过湖湘翘楚,他的恩师曾国藩。曾文正公亲笔书写一上联提醒与他,“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他却不为所动,回敬了一下联,“藩城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若不是文正公宅心仁厚,爱才如命,必定是白云寺众神悉心呵护,助力于他。彼时依他的功名出身,实难当上封疆大吏。是不是他在士气低落,穷困潦倒时,在白云寺许下过心愿,得到了白云寺菩萨的保佑,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旭明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7/18/565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