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耕种为规模种植提供了保障。
7月22日,艳阳当空。在回龙铺镇丰收村,收割机在稻田里呼啸奔腾,种粮大户在金黄的稻穗中传递着收获的喜悦……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人们不由得对“谁来种地”忧心忡忡。然而,在回龙铺镇却没有这样的担忧,该镇按照“北工南农、东进融城”的发展思路,以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为平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镇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万多亩,涌现种粮大户200多名,在3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
全镇流转土地2万余亩,涌现种粮大户258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看农民。农家大院,新购的小车,今年44岁的谢灿明凭借着自己种植的120亩农田,实施全程机械化耕种,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小康生活。
2004年以前,谢灿明只种了几亩责任田,一年到头在外面务工挣钱,只有农忙时节回家帮妻子料理农活。虽然尝试了不同的工作,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吃尽了不少苦头,可每年赚下的钞票,除了路费和其他必要开销,所剩不多。
2004年,由于要咨询农业技术,谢灿明跑到了回龙铺镇农技站。见他谦虚好学,扎实肯干,镇农技干部热情地接待了他,在解答好他的问题之后,又发给他一些农技资料,并给他详细地讲解了优质稻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殊不知,就是这一次的短暂交流,就让他深深的爱上了种粮。此后不再外出打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种粮大户之路。
从2004年的8亩地,到今年的120亩地,谢灿明的种粮规模每一年在扩大,种粮的水平也逐年在提升,种粮的效益也在逐年增加。
他一家五口人吃饭,上有老母亲要赡养,下有两个女儿在读书。生活压力全部落在夫妻两个的肩上。虽然住在农村,可他家的生活一点也不清苦。粗略算下账,照他家现在的生活状况,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6万元。可他笑着告诉我,今年至少计划存款20万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回龙铺镇,像谢灿明这样的种粮大户不在少数。
回龙铺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流转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流转;鼓励有经济实力、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员投资现代农业,做大农业基地,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鉴外地成功经验,充分学习和借鉴好的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在全镇大力宣传和推广。上半年在袁家河村、左家河村、森金村3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流转面积8000多亩。目前,该镇拥有中小型家庭农场达49个、专业合作社65家,土地流转面积2万多亩,涌现了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58名。为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在该镇的复制和推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农业规模化经营成趋势,机械化耕种成致富桥梁
整洁宽敞的小洋房内装修高档、陈设雅致。50岁的李应台未曾想过,自己亲近了几十年的土地,能给予他如此慷慨的馈赠,似乎地里种出来的已经不是稻谷,而是土地流转集中后的规模化效应,让种粮能手李应台得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靠种田过上了小康生活。
1982年,16岁的李应台便外出打工。广东、新疆、深圳、乌鲁木齐...他在几个城市间奔波谋生,但仍收入微薄。再加上远离故土的愁绪,1993年,李应台决定返乡。
当时,农村里许多人都外出打工,大片良田无人耕种。于是,他从几户乡亲中接过50亩土地,再加上自家分配到的5亩田地,开始种粮生涯。
“我清楚记得第一年靠种地收入3100元!这可比打工赚钱多了。”李应台从中窥得生财之道,开始逐年扩大种地面积。2015年,李应台种植的460多亩水稻,为他带来了30万元的年收入。
“像以前那样拼豆腐块儿似的种小田已经行不通了。让土地成方连片了,新农机、新农技才能用得上,亩产上去了,还省心。”李应台认为,土地流转后集中规模化耕种是今后的大趋势。
今年38岁的陈望春是位下岗职工。从2007年开始,他逐步购买了收割机、耕田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装备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总共花费了17万元。在陈望春看来,这样的投入显然是合算的。
陈望春举例说,每逢水稻插秧,如果没有插秧机,需要雇佣不少人工,算下来每亩的人工成本在200元左右。使用了插秧机后,他与老父亲两人,十来天即可把400亩水田全部插完。既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人工成本。
除此外,这些机械还可租用给别的农户。陈望春家中的烘干机一仓可烘谷2万斤,烘干为收入1200元,需要电费、人工、燃煤等成本外,收支相减有380元左右的利润空间。在农闲时,他还会通过农机合作社,将机械租借给需要使用的成员,实现互通。
如今在回龙铺镇,农耕机械化已经成为时尚。种粮大户普遍自备了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具。机械化耕种为规模种植提供了保障,进而实现规模效益。
种粮大户还联合起来,成了合作社,互帮互助。在回龙铺镇,各种合作社就有65家。
陈望春也深有感触:“农村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农业机械化,有了农机才有可能规模种植。”。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新增大型耕田机28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35台,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大大提高,机插秧面积达到9000多亩。
亩产上去了,效率提高了,农民的腰包也鼓鼓的了。“效益很重要,但是农机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为加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技术和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杜绝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事故,回龙铺镇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年检年审活动,共计完成年检年审机械195台,其中农用拖拉机128台,其他农业机械67台。目前已完成农机购置补贴审核72台,审核100万农机购置单位3家。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彭小凤 张旭明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6/07/27/565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