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青山成了“烂泥湖”
2016-10-31 09:43:22 字号:

  

 

青山挖成了“烂泥湖”。

  灰绿的水面,面积有4亩多,随手拿起石块一扔,“咚咚”的沉闷声在寂静的旷野中分外清晰。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喻家坳乡仁泉村的长沙湘宁水泥有限公司,“有幸”见到了一个别样的“青海湖”,不过,它不是地质突变送给村民的“礼物”,而是露天采矿酿下的恶果。

  从巍巍青山到深不可测的“青海湖”,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临“湖”而居的村民们又有着怎样“幸福”的生活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湖 虽然里面没水怪,但一走进来就感觉毛骨悚然

  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

  记者无法乘坐飞机来俯瞰湘宁水泥的采矿区,但是,这段描写“东非大裂谷”的文字用在这里,却是再恰当不过。荒草漫漫,怪石嶙峋,绿水幽幽,走进几十亩的采矿场,记者感觉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似沙漠上的石油生产区,又似电影镜头中废弃的无人区……不敢想像,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山高林密,曾经土肥水沃。

  “你不要太靠近,小心掉下去爬都爬不上。”附近的村民见记者在“湖”边拍照,急忙拉了回来,他们告诉记者,要是一个人,根本不敢来这里,“虽然里面没有尼斯湖水怪,但一走进来就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炮一放,挖土机一挖,还不很快成了湖!”57岁的村民张坤明告诉记者,有次矿上放炮,石头都冲到了他家的房屋前,幸亏没有伤到人,不然后果难以预料,“炮一响,地动山摇,窗户的玻璃都震碎了,小孩子更是经常被吓哭。”

  灰 采矿再不停,就准备上路拦车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湖”边吓人,少去不去就行。可是,采矿带来的灰尘却就由不得人,正可谓“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躲是躲不掉的。

  “灰多,有时多得看不清人。”今年52岁的村民黄爱良在采矿区不远的一家乡村商店里打着扑克牌,她最大的感受就是“灰”,“镜子上都是厚厚一层,家里的光线暗暗的、黑黑的,时不时要搞卫生才行。”

  “去年停矿后,车子噪声没了,灰尘没了,睡觉也好了。”商店的老板王铁城今年53岁,一直居住在矿区附近,他告诉记者,从1986年起,这里就有一个小水泥厂,大概在2013年,湘宁水泥公司买下了这里,扩大了规模。“许可范围为水泥用石灰岩露天开采,有效期从2013年12月4日至2016年12月3日。”记者从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上证实了这一点。

  “以前,小水泥厂的灰特别多,湘宁来后,虽然添置了洒水车,但洒水的范围很小,灰还是有许多,再不停,我都准备上路拦车了。”65岁的村民张义平说,他儿子儿媳在长沙,1岁多的孙子本想在乡下带带,因为灰多,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他老伴只好留下他一人在家,到长沙带孙子去了。

  泥 担心雨水漫进屋,常常半夜醒来看下雨

  灰尘,影响环境;黄泥,危害生产。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记者来到了矿区附近的泉龙村,远远地,就看见村民房屋的后山上堆放着大量的黄土。“那是采矿卸土时堆放的,今年雨水大,我们的鱼塘都被山上冲下来的黄泥堵塞了。”70岁的张明生曾担任过组长,他说,自己和另外2户村民挖了这口鱼塘,以前还养养鱼,逢年过节都能吃上新鲜的活鱼。采矿后,由于黄泥堆卸在后山上,矿方就从山脚下修建了一条水沟,以利排水。“水沟和鱼塘相通,结果,冲刷下来的黄泥淤积在鱼塘里,塘都被基本填平了,养鱼就更谈不上了。”张明生说,幸亏自己做事老到,除了这条水沟,他家还另外修建了一条水沟,排水管没有经过鱼塘,要是经过的话,里面的黄泥也会堵到鱼塘里,“那样的话,家里都会被水淹到。”

  与张明生一样,相隔不远的杨菊香同样胆战心惊,她说,今年7月连续下大雨,黄泥冲到路上、田间、菜地里,导致路上积水,水稻、蔬菜被埋,“因为担心雨水漫进房屋,那一向没有睡个踏实觉,常常半夜醒来观察下雨的情况。”

  “原来炮一响,感觉像地震。去年停了后,清清静静了,还是青山绿水好啊。”张明生,一名老组长,一名老党员,见证过这个非煤矿山的招商引资,也见识过采矿带来的炮声、灰尘、黄泥,在经历过这一切后,他深有感触,“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非煤矿山退出历史舞台不容怀疑,是迟早的事情。”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郑讯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