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神助孝女小圳沟成煤炭坝
2017-02-16 11:07:07 字号:

  煤炭坝位于县境之北,建国初划为石泉、金泉、合泉、五亩4乡,1956年合并为煤炭坝乡。1958年合入白马桥公社,1961年又从白马桥公社分出,列为煤炭坝公社,属回龙铺区,后又改名为煤炭坝乡。1995年将贺石桥乡合入,建煤炭坝镇。

  煤炭坝是一个大地名,现全镇面积70多平方公里,省属企业煤炭坝能源有限公司(前名煤炭坝煤矿)建于境内,干职工及家属逾万人。然而,这样一个名闻三湘的大地名,相传却是起源于一个小圳沟。

  初冬时节,凌晨寒冷难耐,人们都蜷缩在被窝里懒得动弹。可是,铁水湾前的山林里,早就有一个人在耙柴。在渐亮的晨曦中,人们可以看清楚是一个姑娘,她动作利索,透着山乡村姑的健美和能干。

  天大亮了,姑娘秀美的脸上沾着细密的汗珠,背着一大篓烧柴,急急忙忙的向家里赶去。

  回到家里,放下背篓,姑娘连气也来不及透一口,就赶紧进房去把父亲背进茅房,让父亲解手,如果再迟一点,瘫痪的父亲就有可能把床铺弄脏。姑娘背完父亲,又背母亲,因为母亲也同样瘫痪在床。

  姑娘叫梅香,是父母的独生女。梅香从小聪明孝顺,一家人乐融融的过着农家日子。想不到父亲前年一病不起,瘫痪在床;接着母亲也因心力交瘁,病倒了。开始,梅香也惶惶无主,整日以泪洗面。有时一家人相望垂泪,愁云绕屋。慢慢的,梅香想明白了,孝顺父母,得欢心为先,自己愁苦满面,徒然增加父母的痛苦,是大不孝。从此,梅香在父母面前,还是和从前一样欢快活泼,把父母侍候得清清爽爽。

  冬天的晚上,年老患病的父母体温不足以温暖被子,梅香就在病房里烧起柴火。因为每晚要通宵烧火,梅香家的柴需要特别多。自家有山的,在砍树劈柴;没有山的,就只能在别人山里耙一些树上掉的枯枝落叶当柴。梅香家里烧的柴比别人家多,而山里的柴越来越少,一到冬天,心里就暗暗着急,不知今年冬天怎样安排烧柴。

  一天,梅香正在耙柴,忽然,一位须发如银的老者,身着道袍,手执佛尘,走到梅香跟前,慈祥地说:“姑娘,今年冬天有大寒,你得为你父母多备取暖柴火,才能使你父母安度冬天。”梅香道:“谢谢您老的提醒,我心里正在为这事着急呢,不知怎么安排才好。不过,我决不会让我父母冻着。”老者点点头:“你有这份心,难得,贫道助你一把,你今后就不用再上山耙柴了。你记住,你家对面山脚下的小溪里,有很多黑色的泥巴,完全可以取回来当柴烧。”梅香听了,满心欢喜:“谢谢您的指点,请您到我家去喝碗热茶吧。”老者说:“不必了。”老者说完,拂尘往梅香头上轻轻一拂,身影慢慢向山林深处隐退。

  梅香的头不由自主的一偏,惊醒了。她感到奇怪,自己好端端的在耙柴,怎么会坐在一棵大树下做起梦来。 对梦中老者的说法,梅香将信将疑。回到家里,梅香把梦中所遇讲给父亲听,父亲说:“也许是我儿孝心感动神仙了,你就照梦中仙人的指点,试试看吧。”

  梅香顺从了父亲的意思。从干涸的小溪里取回乌泥,放在柴火上烧,乌泥果然燃烧起来了,而且比柴火经燃,火力大,一家人非常高兴,再也不用担心没柴烧了。

  从此,梅香和父母再也不上山打柴了,都取小溪里的乌泥生火。几年下来,梅香家前的山溪掏得又宽又深了。后来,人们逐步搞清了这种乌泥叫煤炭,乡亲们就把取乌泥的山溪叫做煤炭坝。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廖桂英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