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魏枫
“去年年初丈夫李润波被医院检查出接近肝癌的病情,贫穷的家雪上加霜。想起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想死的心都有!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来了,我们随后搬进了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过上了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生活。感谢党恩,感恩身边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回报社会,引导孩子做一个感恩的新青年!”巷子口镇扶峰村夏素辉在日记里写道。2016年11月,来自黄材镇、巷子口镇和沩山乡三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04户309人拎包入住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时光一晃过去了数月,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黄材镇爱心“千手”大屋。
原黄材镇烟溪村村民阳时良一间房一天可赚80元
6月7日,记者在黄材镇党政办负责人周然的带领下,前往采访。走进充满了笑声和歌声的“千手”爱心大屋。远远地,映入眼帘的穿斗式、合院、连廊、人字坡和马头墙建筑,青砖黛瓦,如诗如画。很难让人想象得到,集居在那里的,居然是那些来自大山深处曾经苦熬岁月的人们。
一见到阳时良,他就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来到装饰得像个新娘房的二楼,“这些桌椅、图片、还有空调,都是乐惠联公司添置的!”他解释说,“乐惠联公司是我们大屋管理委员会引入的,对大屋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营销,大屋住户每家提供一个房间由乐惠联公司进行分片区做主题民宿装饰,游客入住后,住户可获得80元一间的利润。”“现在还没有开始,效益如何,还要等炭河古城开门迎客后才知道!”尽管如此,阳时良也笑眯眯的,抑制不住内心的那种惊喜、激动之情,因为除了在住宿这一块可以预计到一定的收入外,他还有另外一份收入来源,那就是他在大屋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一份薪水。两方加起来的话,生活就有一定保障了。
但当记者请阳时良述说过往的生活经历时,他禁不住泪水长流。他原居住在距离黄材集镇20多公里的边远山区烟溪村磅泥组,一家三口的生活靠他在外打点临时工维持,四间土砖屋倒了两间,因为没有钱维修,长期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2012年他被检查出肠癌病,先后三次动手术,手术后因无钱继续接受疗养,不得不提前办理出院手续,致使伤口化脓。妻子离他而去,儿子初中没读完就只得外出打工。他每天以泪洗面,真不知怎么活下去。近年来,在镇村各级领导的关照下、在精准扶贫驻村队员的指导下,他鼓足了勇气,摆脱了痛苦,参与了政府帮扶的泥鳅养殖、竹笋培育加工基地,获得生活保障。
搬到黄材集镇“千手”爱心大屋后,崭新的房子,崭新的家具,让他的精气神都焕然一新,“纵使有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欢喜和感恩之情,这份巨大恩情将永远铭刻我们心中!今后我将努力工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以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之情!”
原巷子口镇扶峰村村民夏素辉手撕鱼和十字绣肯定有市场
记者来到了夏素辉家中,在她客厅干干净净的桌子上,一字儿摆放着豆腐脑、香辣干子、香干牛肉等用玻璃瓶密封的小吃。“现在我准备做一种小吃,叫‘手撕鱼’,原材料是我们黄材的刁子鱼,由于场地有限,只能做半成品加工,小批量的,十斤,二十斤,等炭河古城开门迎客的东风吹来,我的小吃生意肯定是有市场的!”
对自己的创业计划,夏素辉侃侃而谈,信心十足。举头间,只见在客厅的墙上,悬挂着用镜框装裱好了的《大展宏图》《笑口常开》和《富贵吉祥》等十字绣作品,栩栩如生,色调鲜明,在一针一线间,透射出一种与主人气质近似的涵养。那是她的得意之作,是她六年来孜孜不倦、一针一线的结晶,就算有人看中了,她也舍不得卖,因为要作屋内装饰用,要留作一生的纪念。但以后的刺绣作品,她会卖出去,因为随着客流量的到来,一定会有客人欣赏的。“在六年前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邂逅十字绣,它鲜艳的颜色和深深的寓意打动了我,从此就不知不觉爱上了它!每天在空余时间都会和它如约相见,一直为这份爱好坚持到了现在!”
站在记者眼前的夏素辉,身材高挑,着一身旗袍,言谈举止间,均显出干练和大方的神气,依然一个都市阳光女人的模样。然而,每一个搬迁进大屋里的主人,在他们的背后,或许都有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经历时刻在他们内心深处萦绕。 是啊,她和阳时良一样,同样有着一段难言的忧伤和痛楚。
夏素辉1994年与家住在巷子口镇扶峰村大山脚下的李润波结婚,尽管住的是土砖瓦屋,一年才3000多元的收入,夫妻俩也过得甜甜蜜蜜。但是,因为丈夫经常生病,外出打工挣的钱越来越少,“赚得最多的一年是两万元,那是厂子里工资提高了!”她说,“丈夫生病以后,就只能干些轻快的事,工资低,怎么也无法补贴家用。”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她只能在家里种点蔬菜,喂点小鸡。
“我最喜欢牡丹,因为她富贵吉祥!”对于未来的日子,夏素辉还是充满了希望。
“千手”爱心大屋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精致的十字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村民对新居十分爱惜,时常打扫令窗明几净。
原黄材镇烟溪村村民陈平种植辣椒和黑豆可赚14万元
来到颜庙中家里,但不巧的是,他现在人在韶关的钨矿打工,而他的妻子陈平则带领一帮当地人在20公里外的烟溪村的高山上种植黑豆。在阳时良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离开了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驱车前往。车子很快进入一条两岸悬崖峭壁、底下流水潺潺的峡谷。在鸟儿的叽叽喳喳声中,车子终于在大山脚下的一栋楼房前停下来,一个中等个头、带着草帽、皮肤黝黑的女人,出现在记者眼前,她就是陈平。
颜庙中一家也是去年11月搬进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的。“今年我种植了20多亩辣椒、40多亩黑豆,种子、肥料,就连土地流转的费用也全部由扶贫单位出了,自己只要种植了。至于销路,更不用担心,扶贫单位全部回收,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陈平信心满满地说,如果不出意外,一亩辣椒就能赚4000多元,一亩黑豆也能赚1500元,一年下来,加上丈夫在钨矿打工的2万多元工资,一年的收入就有十多万元。
当记者请陈平讲述在烟溪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时候,她眼睛里充满了忧伤。大凡家境贫困的家庭,几乎都是由于病魔的侵袭所致。陈平的家坐落在大山脚下,几间土砖屋,“下雨天大落大漏,小落小漏,一片乌黑。骑七八里的山路送女儿上学,碰上下雨天,女儿和自己一身都是水!”丈夫患有腰椎盘突出病,做不了重活,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修养。由于没有多少文化,只能在煤矿打工,一年也就挣个2万多元。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家种点菜,家里入不敷出。
陈平以前总想着自己哪天能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可就靠丈夫那点微薄的工资,简直是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让她圆了多年的住房梦,从深山搬进了“千手”爱心大屋。自从搬进新家,当地政府不但多次送来了慰问物资,而且还为她提供了一个创业的舞台,“除了激动和开心,最重要是感恩,感恩党和人民的关爱!我告诉我的孩子,教她们学会感恩,将来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太阳西斜,车子缓缓地离开了烟溪的峡谷。陪同了一天的阳时良,在距离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五华里的地方坚决要下车,“不要送了,我走回去就是,你还要回去赶稿呢!”在挥手之间,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无以言说的感激之情!
来源: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7/06/25/564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