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争分夺秒,打通抗洪抢险救援生命线
2017-07-07 10:27:41 字号:

——县公路局公路养护中心抢险侧记

  □本报记者 贺小平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暴雨如注。

  自6月中旬开始,宁乡连续10多天降雨,6月30日至7月1日上午,更是遭遇一场罕见暴雨侵袭。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洪水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所到之处道路中断、河流溃堤,房屋倒塌。城区告急,乡村告急,楚沩大地在颤抖,承受了空前苦难。

  救援!救援!洪水肆虐之时,救援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要务。而公路,是抗洪抢险的生命线。如果公路不通,等于扼断了救援生命线,后果不堪设想!

  大灾面前,宁乡公路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争分抢秒,日夜不息和洪魔博斗,第一时间修复了X104线、S209线和S311线,打通了抗洪抢险的救援生命线,为全县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千钧一发 暴雨中抢通生命通道

  6月30日,瓢泼大雨下了整整一天,大地被浸得透湿。晚上也不见一丝一毫停止迹象。终于,X104线井冲附近一处约100立方米的地段经受不住长时间雨水浸泡,塌方了,过往车辆受阻。

  “险情就是命令”。接到报警电话,正在吃晚饭的县公路局公路养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盛清饭碗一丢,带上同组员工郑小兵等直奔事发地点。连夜抢修,一直奋战到晚上一点多,方打通了路障。回到家,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身上没有一根干纱了。

  “这样大的雨,S209线又是事故多发地段,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整整一晚,李盛清睡不安稳,胸口“扑通扑通”地跳。7月1日早上七点多,李盛清即和同事一起,冒着大雨,前往S209线烂山峡一带巡察。果然,令他们担心的事发生了:在该路段出现了一处长近50米,总量约1200方的塌方!而此时,公路靠老粮仓一带,20余辆车正在等待过境。如果不及时打通公路,这20余辆车前有塌方堵路,后有洪水紧逼,一边是高山,一边是喘急的河水,进退无据,动弹不得,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盛清临危不惧,打通所在地云山村负责人李秋良电话,向其紧急求援。很快,一台铲车即冒着倾盆大雨开到了现场,马不停蹄开始作业。不用哪一个人招呼,大家主动下车,抬的抬石头,推的推倒伏的树木,一齐动手,冒着瓢泼大雨,跟在铲车后一起清障,通过艰苦努力,一个半小时后,一条珍贵的生命通道被打通!20余辆车缓缓驶过,全部脱离了危险!而此时,险象环生,河水逐渐漫了上来,有的车轮胎甚至陷入了水中。没有多久,塌方处即全部被洪水淹没,水位最深时塌方处积水达3米多深!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处置及时,和时间赛跑,抢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这20余辆车和所有的司乘人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至今,经历此事的许多司机想起来还觉后怕!

  公路悬空 36小时生死抢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S209线险情刚刚解除,连接龙田和县城的公路S311K65处又出现险情:公路下部部分泥土被雨水冲走,出现了一条足足30余米长的“悬路”。一旦行人或车辆经过,公路瞬间即会塌陷,后果不堪设想!

  7月2日一早,李盛清即风尘仆仆,率同组工人郑小兵、蔡志丹、王伏明等紧急赶至事发地点处置。一到目的地,大家急眼了:电力不通、通迅中断、交通阻塞,工作无法开展。公路不通,龙田不成了孤岛?数万居民安全安全如何保证?迟一天通车,后果就会放大无限倍!

  李盛清当机立断,派熟悉路况的石必芳骑上摩托车,直奔涟源求救。三个小时后,“救兵”来了,并带来了三车涵洞、一台挖机、一台炮车来到了现场。大家分头作业,一刻也没有眈误,一直忙到当天深夜二点,才将悬空的水泥板凿除,解除了危险。一行随后来到流沙河镇上,随便找了家夜宵店,马马虎虎吃了餐饭。由于一身水一身泥一身汗,加上头一天大家均没有洗澡,每人都一身臭气,此时大家顾不上冷,就在路边某水库边上痛痛快快地洗了个冷水澡。

  7月3日,施工人员又紧急征调了两台挖机、一台铲车、一台凿机、三台运输车增援。大家取土、填平、压实,忙而不乱,一直忙到晚上七时许,才终于打通了这条龙田通往外界的生命线!为时仅36个小时。

  S311K65险情处置紧锣密鼓进行之际,另一组公路人一刻也没有闲着。龙田至青山桥处公路塌方严重,大大小小的塌方即有60余处,塌方上万方!获悉灾情严重,副县长冯智君、县公路局局长喻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视察。由于公路不通,两人各租了辆摩托车,顺公路查看,一直查到了龙田境内。随后组织近20名公路人三班倒,用两台铲车、一台炮车日夜施工。通过两天两晚奋战,终于在7月3日晚打通了该公路,保障了救援生命线的畅通!

  公而忘私 献身公路不言悔

  从6月30日至7月3日,李盛清和他的同事通宵达旦、日以继夜抢修公路,基本没有怎么休息过,累了就眯一会,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由于他长期在外作业,身体欠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父母年届八旬,独自住在县城里,他也只能隔三差五去看望下。这次洪灾,父母的住房受到了洪水影响,李盛清十分担心,然而分身乏术,直到7月4日,几处抢险工作暂告一段落,他才有时间去看望。“自古忠孝难两全。我53岁了,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共产党人就要冲锋在前,好在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的事业。”李盛清说。

  今年54岁的郑小兵是科室负责人,也是一名“老公路”。1982年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是县劳模、县优秀党员。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正是由于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公路养护中心才有很强的战斗力,我们要为这样的好员工点赞。”县公路局局长喻晓说。

来源: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