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花甲老人挥汗重建新沙河
2017-08-04 10:44:26 字号:

 ——沙河市场灾后重建施工现场见闻

侯谷良(左)和同伴将重约300斤的盖板掀开。本报实习 记者 刘其洁 摄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其洁 记者 魏枫)8月2日,烈日炙烤着大地,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沙河市场的灾后重建工作持续有力、有序推进。市场内,机器的轰鸣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奏响嘹亮的灾后重建进行曲。66岁的泥工陈建军、一天要喝7斤茶水的侯谷良、吃苦受累也开心的拖拉机师傅王肃林及市场内千余名施工人员正是这一进行曲的“演奏者”,打造沙河市场新面貌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累点不算什么,只要市场早点好起来就值”

一顶草帽、一块汗巾、一双手套、一根扁担,8月2日上午,记者在沙河市场见到陈建军,他正忙着挑水泥修建排水沟。此时的日光刺得人睁不开眼,陈建军挑着50多斤重的水泥来来回回忙活着,一个小时内他大约要走上40个来回,弯腰80余次,只见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滑落。他告诉记者,从7月25日来到沙河市场,现在已经忙活了一个多星期,虽然每天工作量很大,但他非常理解商户们焦急的心情。“累点不算什么,只要市场早点好起来就值。”陈建军说。

尽管已经66岁,但陈建军身体依旧硬朗。“两个砌工,我一个人挑水泥,没半点压力。”陈建军告诉记者,因为工期紧,他每天早上7时上班,晚上11时下班,中午休息3个小时,一天下来要工作近13个小时,且多数时间是头顶烈日。他坦言,前段时间天气炎热,身体有些吃不消,每天都随身备着防暑药品。

■“一天要喝七斤茶水”

54岁的侯谷良在沙河市场主要负责排水沟清淤工作。见到他时,他正和同伴将近300斤重的排水沟盖板合力徒手掀开。

掀完盖板,侯谷良便拿起放在墙角的茶壶,“咕噜咕噜”近半壶茶就没了。“一天至少要喝7斤左右。”他说,每天工作都带着一壶茶,重两斤。一天下来至少要喝三壶才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受再多的累,也开心”

中午1时多,记者来到沙河市场管理处楼下的工地上。这时,一辆手扶拖拉机“噗噗噗”地绕进来停下,师傅抓起一个铁夹,爬到车顶,将高出车身几层的红砖一摞一摞地卸到地上。“车子负荷重,把上面几层夹掉后,就可以自动卸了。”据了解,师傅叫王肃林,在县自来水公司开拖拉机。

当天中午,匆忙在戴亭路上吃了个盒饭,王肃林便马不停蹄开着拖拉机到菁华铺乡的砖厂,装了一车砖来。“去的时候,砖厂的工人都在午睡,没人装车,为了赶时间,我拿起铁夹子就装,约40多分钟才装满这一车。”截至当天,王肃林在沙河市场已经奋战了10多天,为工地拖红砖、沙子、水泥等材料。“日夜加班加点,早晨7时上班,晚上12时下班,一天拖10多车,忙得团团转!只要能让商户们早点恢复营业,受再多的累,我也开心!”王肃林告诉记者。

66岁的陈建军挑起一担水泥送往工地。本报实习记者 刘其洁 摄

来源: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