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邬艳)
符孟元是个勤快人,一直在努力,想要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但天公不作美,让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他患上重疾,多方医治无效后,只能在家服药静养。
这些让需要负担两个孩子读书的家庭雪上加霜。筹借无门的他们,在无助之际碰上了好政策、遇到了好心帮扶人,在多方努力和帮扶下,如今他们有了收入,且即将脱贫。
帮扶到位,脱贫不难
符孟元是沙田乡沙田村人,家里四口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缺乏劳动力,无力自主脱贫,是低保兜底户。今年51岁的他于2015年患上腹膜肿块,因肿块长在血管上,无法进行手术,与此同时又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一个月医药费用就需1400元。妻子先天性智力残疾,两个孩子一个读大一,一个读小学六年级,家里负担颇重。10年前,符孟元家的住房因年久失修倒塌,现全家寄居在本村的岳母家。
“以前的生活就像身上压了座大山,感觉全家都翻不了身。”符孟元说,到处要用钱,又没钱,更没门路赚钱,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办,没有一点希望。而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让他一家有了生活的信心,生活带来了转机。
根据政策,符孟元一家可以免费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基本医疗有了保障;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今年可以入住沙田集镇“千手”爱心大屋,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还安排了帮扶责任人,一对一帮扶解决其家中困难。“真的是帮扶有力呢,帮扶很到位。”符孟元说,现在两个孩子的学费不愁了,还就近找了好几份工作补贴生活,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今年,符孟元有三份工作,石江小学安全管理员、村级护林员、村级环卫员,三份工作加起来能让他一年有12400元的收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收入。
除了这份收入,符孟元还种了玉竹、水稻,养了鸡鸭,再加上低保收入,一家人年收入有22000多元,达到脱贫标准。
人穷志不短,帮扶才有味
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符孟元对脱贫也充满了信心,病情得到控制后,也开始积极地寻求脱贫之路。“我今年也在努力争取搞点收入,看能不能减轻点负担。全靠政府也不行呀,自己要争取做点事。”符孟元不想做等政府、靠政府的人,但身体不行,让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尽量多的事来养家。
“他真的很勤快,我一直喊要他少做点,他总是说没事没事。”岳母刘放英将女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她说,虽然女婿给不了女儿富裕的生活,但他一直在努力。
“他一做重力活,就会疼得厉害,但是他都不做声,一个人默默忍受。”刘放英说,家里的玉竹都是他慢慢挖出来的,实在做不动的时候我就去帮他挖一下。今年洪灾后,水沟里冲了很多沙子,他一铲子一铲子挖出来晒干,挖的沙子都卖了一千多元。
符孟元家虽然贫穷,但是一家人都非常有志气,一直在努力让生活更好。“他们是因病因残致贫,没有劳动力没有房,见到他们后,就想着‘要把两个孩子培养出来,她们两个才是这个家的希望’。”作为帮扶人的沙田乡党委书记颜志强马上为其大女儿符璐联系了爱心人士,解决了学费,并承担了其小女儿符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费。
今年上六年级的符珂成绩很好,一直是全校第一,“她每个星期都会发信息过来跟我讲学习上的事,特别懂事。”颜志强说,他们家虽然现在贫困,但是相信经过一家人的努力,以后他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邬艳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7/11/24/564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