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干秋和妻子在重建的新房前留影。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李先强 通讯员 隆文辉)
宁乡交通运输局(简称“宁乡交运局”)对沩山乡同庆村的帮扶,涵盖了扶贫、救灾、助学等多个方面,是精准的帮扶,是精心的呵护。记者近日在走访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精准扶贫户对帮扶干部的感激与信任。帮扶干部他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山坳耸立一栋彭家新房
听说记者要看受灾贫困户彭干秋的老房子,该村总支书陈林连忙打开自己的手机,翻出照片指点说:“现在只剩下当初受灾的照片了,他家老房子在黄祖沩公路边,山洪带来的泥石流冲进房子里,将他家好不容易建起的一栋6间红砖平房全毁了!”
失去房子的彭干秋一家人租住在本组村民家里。彭干秋多病,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病使他几乎失去劳动能力,其妻肢残,两个孩子分别在读小学和初中,意外的打击让这个省定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他家地基不能再用了,有山坡再次垮滑的危险。关键时刻,驻村工作队带来珠海联谊会爱心人士,一次就捐助5000元,并与我们协商易地重建事宜,解决移民避险资金8万元,前前后后筹备善心款4万多元,另选山坳一块安全地,用挖机整好地基,9月份正式建房,如今正搞内外粉饰扫尾,接近完工了。”带记者来到彭家新房的该村村主任肖思义介绍说。
“交运局局长杨瑞祥帮扶我家,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物资,总是问我建房有什么困难,有求必应。”年过半百的彭干秋和妻子沉浸在幸福中,一个劲地向记者炫耀新家:有13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饮水和用电都无后顾之忧,安全特别有保障,周边好养鸡养鱼,对帮扶干部充满感激之情。看到记者在拍新房照片,夫妇俩特意要求合影留念。
大山的茶花蜂蜜分外甜
50岁的李刚因病致贫,曾因癫痫病突然发作而跌伤,自己吃低保,女儿还在读大学。他的对应帮扶干部是宁乡交运局办公室主任谢剑。
“谢主任告诉我,利用大山的茶花养殖蜜蜂有希望脱贫,我也跟着组上村民发展起蜜蜂养殖来。他和工作队员常来我家察看情况,有他们帮忙,我就有脱贫信心了,去年蜜蜂养殖的‘滴灌式’产业扶贫等项目,我就获得补贴4000多元。”记者看到,李刚如今的蜜蜂发展到了10多箱。问到对帮扶干部满意不满意,他立即回答:“相当满意!”
正在护砌沟渠的杨家组和张家组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集资修路和护砌沟渠,为的是让山冲里的数百亩老茶园焕发生机。“我们这山冲里的老茶园,每年出产上万斤干茶叶,以前进出只一条土路,现在交运局支持我们,正修水泥路, 大家积极性很高,附近每户出资1万元,就盼家门口通水泥路!”村民刘德友高兴地说。村民们七嘴八舌告诉记者,初春山野茶花盛开时,许多蜜蜂都会来采蜜,这些大山的茶花蜂蜜分外甜。
目前,按“公司+基地”的形式,同庆村1400多亩新茶园和改造中的老茶园正在村里逐步形成主导产业,而像李刚这样的蜜蜂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了。
细“把脉”将钱用在刀刃上
打开宁乡交运局驻同庆村第一书记蒋铁钢的电脑,看到一张张现场图片和文字记录,反映的是干部深入到精准扶贫第一线,切实帮助群众解难题、做好事,满怀真情地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
蒋铁钢回忆,7月20日,由宁乡交运局精准扶贫工作主管负责人欧跃武牵线,长沙市交运局工会主席李柯宁一行20余人,赴同庆村为20名受灾贫困学子送来了每人3000元的慰问金,并为村上捐资10万元用于公共设施的灾后重建。与此同时,宁乡交运局干职工捐助的1000余件衣服也运抵村部,迅速分送到困难群众家中。该局机关支部负责人周雅玲还多方联系珠海等地爱心人士,为村上募集救灾善款1.6万元。
“驻村先‘驻心’,确保人员到位!”蒋铁钢介绍,该局调整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长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驻村第一书记按照上级要求每月驻村20天以上开展工作,局长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分管副局长和局精准扶贫办公室主任每月至少4次到同庆村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细“把脉”将钱用在刀刃上。
11月9日,该局党委组织帮扶干部到同庆村开展入户走访慰问活动,帮扶干部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都与帮扶对象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认真细致了解他们的产业、收入和生活开支等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这次走访慰问活动,帮扶干部慰问贫困户又捐助近4万元,进一步增进了与贫困户的感情。
宁乡交运局工作组驻村以来,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富民强村,队员们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家访入户,搞调研察民情,帮助村里搞规划、跑项目,争取资金,忙得不亦乐乎。村干部算了算账,宁乡交运局干部今年结对帮扶同庆村精准贫困户122户,联户干部共慰问贫困户近10万元,还送去价值4万余元的慰问物资。
记者手记:
感激是一种情怀,信任是一份责任。在沩山乡同庆村,有很多像彭干秋、李刚一样的精准扶贫户,在帮扶干部和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正走出贫穷走向小康。干部与群众同心,其利断金,改变的不止是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有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记者相信,只要团结协作,全力以赴,脱贫奔小康就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先强 隆文辉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7/12/08/564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