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做好“干”字文章,打造酱油里的“茅台”
2018-01-24 10:06:57 字号:

图为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吴晴 小范婷)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发出的铿锵号召!“干在一线,干到一起,干出一流”,这是宁乡市委积极贯彻上级精神,对全市人民响亮发出的动员令。那么,作为宁乡工业的企业家,又是如何践行的呢?近日,记者走访我市知名企业家加加集团董事长杨振,他说,加加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人都是实干家!

做好“干”字文章

“我觉得,‘人人都是实干家’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中间的这个‘干’字。”杨振向记者深刻阐释了他对这个“干”字的理解和含义。

他说,“干”字是由两个符号组成的,下面是一个加法的“+”号,上面是一个减法的“-”号,怎么干,就是要求大家既要学会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加法的内涵就是,创新、转型升级,把产品、营销服务做到极致;加法,不是什么赚钱就想到什么就去干什么,更不是盲目的扩张。减法,就是要定位,要聚焦,企业、品牌,都要定位都要聚焦,其核心就是减少产品线,聚焦大单品,聚焦原酿造。

“说到加法和减法,就不得不提到企业的红海和蓝海……”杨振分析,加、减法要做好,其实很难。“加加”前20年的经营,一直在做的是一种简单的加法,就是不断的扩张,不断延伸产品线,但是没有去极致化,大家做什么我们做什么,是同质化的东西,是横向的相加,而没有质量的相加,这就是红海,是一种硬碰硬的竞争,就是在红海里面做加法,大家拼的就是一个价格,拼的就是业务员去跑腿……这样是苦干、蛮干,企业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减法的话,就是要高度聚焦,要尽量在创新的基础上的一种量与质的聚焦。如果要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话,就是企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高点,就是高、精、尖,而不是泛而滥,不是杂而粗,所以必须要在高精尖上下功夫。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还要定位还要聚焦。

杨振表示,加加前面是无限的延伸,那么走到今天,就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做战略大单品。比如以前是50个品类,现在可以浓缩到一个品类,减法就应该这么去做。这并不是把企业的命运,押在一个产品上,其实这是做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把企业拉向战略大单品的特色发展轨道上面去。

打造酱油里的“茅台”

“我们要做好‘干’字文章,在做好加法的基础上,潜心做好减字文章,一改十多年产品线无限延伸的战略,聚焦大单品,做出一款真正高品质的酱油,打造酱油行业里的‘茅台’!”杨振激情满怀的说。

杨振对“减法”的思考,从2009年就开始了。那一年,加加创新品类推出了高档类“面条鲜”酱油,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推广。后来面条鲜的销量成绩证明了加加这一战略完全符合企业发展定位。

2014年,加加又推出新单品原酿造酱油,然而,产品工艺和品质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工艺,加加大刀阔斧进行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加加“摸着石头过河”,依靠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功打造了唯一获工信部认可的的酱油数字化工厂,成为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之一。在产品质量方面,加加食品通过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制造、在线数据采集、包装、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可采集、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工厂实现柔性规模化生产,打破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推动国产食品成套包装与在线检测智能化装备在发酵行业的推广使用,革新发酵行业。

2017年,原酿造产品再次升级换代,并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野中。这款“原酿造”酱油精选原料、保持味道的浓郁酱香,广受消费者欢迎,成为加加的战略大单品。“酱油的色香味以及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由此回归到我们品牌初衷——原酿造酱油。所以品牌的策划,与工艺、研发都是高度相关联的。”杨振告诉记者。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把品牌作出个性化、人格化、趣味化,这一直是杨振苦苦思索的问题。去年10月份,加加在设计2018年春节的贺岁订制版产品思路中,一个名为“豆先生”的设计形象呼之欲出。后来,“豆先生”的品牌形象出现在了“原酿造”酱油定制版上。“豆先生”除了沿用原酿造经典瓶型、极具识别性的原酿造标识外,针对年轻消费群,此次新品还首创性地引入了“豆先生”形象、“豆先生语录”等元素,利用创意和文字的魅力,力图让品牌更加年轻化、趣味化,不断拓展原酿造酱油消费群。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样把产品做得非常非常精致。比如这个瓶盖、瓶子,怎样才能增加它的使用舒适性?”采访中,杨振反复拿起面前摆放的酱油瓶看了又看。从20多年前关于瓶盖的创新,到如今仍然不忘继续做好一个瓶盖,杨振认为,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好“干”字文章,就是要干在一线,干到一起,干出一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吴晴 小范婷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