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邬艳)
“给我来2个肉包”“我要3个肉包,1个馒头”“服务员,服务员,我还要再加个油菜糖包”……昨日,记者一走进位于宁乡城区楚沩路78号的沙田包子店内,就听到买包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赶时间的顾客买了包子就急匆匆地走了;不赶时间的就点碗米浆或者豆浆,来2个包子,亦或其他点心、小吃,坐下来慢慢品尝。
包子烤烤再蒸味道更好。
沙田包子受追捧
“沙田包子”在长沙地区乃至省外都是名声赫赫,“十家包子铺,八家沙田人”。虽然知道宁乡沙田包子做得好,味道好,但是宁乡市民都很烦恼,没吃过正宗挂牌的“沙田包子”。“这个包子味道还挺好的,我还打包了一份桂花千层糕带回去。”家住豪德市场附近的余女士和家人一起在店内吃了顿早餐,她说,终于吃到了正宗的“沙田包子”,味道挺好的。
“沙田包子”是我市沙田乡白面包点的传承品牌,以其油而不腻、清鲜爽口、皮薄味香等特点闻名。如今,在沙田包子传承人吴达求的带领下,结合宁乡花猪肉口感好、肉香味浓的特点,研发出“花八戒”荤香系列与传统沙田素食系列等产品。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这句顺口溜是吃友们总结出来的吃招牌沙田灌汤包的步骤。薄薄的包子皮内裹着由老母鸡加筒子骨熬制而成的高汤和多种瘦肉剁成的馅,用吸管轻轻戳一个洞,满满的汤汁马上就会溢出来,随汤而出的香味更是让人馋虫爆发,恨不能马上吃上一口。但,吃货要注意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滚烫的汤汁可不是“好惹”的。
除了招牌灌汤包,店内的“花猪肉包”和“沙田油菜糖包”也是必尝品。每天专门配送的新鲜花猪肉,肥瘦比例为4:6,加入葱姜蒜以及香菇等提鲜配料,让花猪肉包天天大卖,不赶早吃不到。而由沙田油菜晒干后制作而成的沙田油菜糖包,多年的老口味更是让人念念不忘。“灌汤包真不错,我是第一次在宁乡吃到这个。”市民陈先生在店内美美地吃完灌汤包后也不忘给家里人打包尝尝鲜,提着一大袋包子和馒头开心地回家了。
在“沙田包子”的强大魅力吸引下,沙田包子店特别热闹,市民纷纷驻足,买包子,尝老味道。而沙田包子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顾客都是乘兴而至,满意而归。4月16日,该店卖出了近1万只包子。
市民为灌汤包点赞。
将小包子做成大产业
沙田乡在三国时期属吴国新阳县,沙田包子则起源于三国末年。借着沙田人的勤劳之手,一千多年的包点手工技艺得以传承。1917年,毛泽东游学到何叔衡家中做客。为了招待客人,何叔衡特别请当地的包点世家吴老伯做了一锅正宗的沙田包子,毛泽东吃后赞不绝口,表示这个包点秘方一定要传承。沙田包子曾是红军的军粮之一,且深得红军战士的喜爱。生于沙田,长于沙田,以做包子手艺立业的吴达求,一直对“沙田包子”有着深刻的情怀,他想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将千年的老味道留住,让“沙田包子”传承下去。
“这些年来,沙田乡从事或者曾经从事过包点行业的人数在一万人以上,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内的人有七千多人,上万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吴达求说,包子是沙田人的心头宝,他们爱吃会做,也靠卖包子养家糊口。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沙田人离开家乡带着世代相传的包点技艺外出寻求生计,有的在包点铺子当技术师傅,有的直接开包子铺既当老板又当师傅。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沙田人加入这个行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了让沙田包子更好的传承下去,吴达求开始联合一些老板共同推动沙田包子的品牌化。而今,他们终于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沙田包子第一家旗舰店正式开业。
如今,“沙田包子”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商标注册的申请,并已通过了初步审核。吴达求他们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一年内,在湖南区域开设100家“沙田包子”门店;三年内门店覆盖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五年内,依托“互联网+沙田包子”实现A股上市,最终将沙田包子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地方性品牌。
花样面点美不胜收。本报记者 周伟 摄
面点小猪太逼真,都舍不得吃了。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 邬艳 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邬艳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8/04/19/563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