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村民夸赞的“强”书记
2018-07-25 09:53:38 字号:

图为贺志强(右)带领村干部冒雨查看沙泉坝水情。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畅)

7月23日,记者跟随大成桥镇工作人员前往大成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禾苗长势良好,丝毫看不出这里正经受着近一个月的干旱。

制定“妙计” 缓解旱情

太阳肆虐地烤着大地。只见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市检察院驻大成桥村第一书记贺志强正站在一户村民屋前的水渠查看渠道水情。“哗啦啦,哗啦啦……”听着清脆的流水声,看着满渠道的灌溉用水,贺志强的心里别提有多满足。

由于近期天气持续无雨干旱,渠道里水草生长旺盛、灌溉用水不畅、部分渠道断流、农田龟裂、部分禾苗枯死、灌溉用水告急……旱情,是在积累当中,一点点地爆发的。

大成桥村灌溉区农田的农业生产造成轻度干旱,面对旱情,村民束手无策。“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最需要什么,知道现阶段水对禾苗生长的重要性。”贺志强得知旱情后,将情况详细记录在了脱贫攻坚工作手册上,多次往返于沙泉坝与沙泉坝支流渠道巡查,用脚步丈量渠道,在5.5公里外寻找到可用水源,主动与熟悉当地情况的村干部商量对策,多次召开会议,根据大成桥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抗旱妙计,清淤、除草、堵漏、加高闸门,有限水资源在科学调度下,全村2000余亩稻田无一因旱受灾,整片稻田生机勃勃。

此时已是上午10点半,贺志强正带着村干部到沙泉坝查看水情时,突然天上下起了大暴雨,给大成桥村干涸的土地“解了渴”。豆大的雨滴拍打在贺志强身上,他感叹道:“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自掏腰包 村民夸赞

“那真的是个好书记,围子湾组是沙泉坝支流渠道灌溉最下游,每年基本都会遇到干旱,真的搭帮贺书记,真的做了件大好事。”在村部,村民周春国见到记者采访,特意前来夸赞。原来周春国口中的大好事是7月21日贺志强组织的一次大清理行动,也就是他的抗旱妙计,有效应对了当地的持续干旱。

21日凌晨4点,当所有人都还在熟睡中,大成桥镇大成桥村的沙泉坝上却已经热闹非凡。贺志强带领着灌溉区沿线党员干部及群众共计40余人对该村沙泉坝支流渠道整段分四组进行杂草和淤泥清理。

据介绍,沙泉坝支流渠道属于黄材水库尾灌区,该渠道总长5.5公里,影响着大成桥村沿线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作为源头,还辐射大成桥镇二泉村、鹊山村、梅鸣村、青泉村5000亩农田。“这么长的水渠清理起来并不容易,再加上天气炎热,白天作业极有可能造成中暑。”思来想去,贺志强决定赶早,于是连夜组织大成桥村支村两委召开会议,将沿线40多名党员干部及群众分成四个小组,凌晨4点开始,干在沙泉坝,吃在沙泉坝。在贺志强的带领下,全力贯通沟渠,7个小时后,把沙泉坝支流渠道清理得干干净净。清理完成后,贺志强考虑到村民的不容易,还自掏腰包4000余元给参与清淤工作的村民每人发放100元误工费,其中一位村民说,“就算没有误工费,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也很乐意参与其中。”

今年71岁的村民林正凡向记者说,“当时田里都裂了5厘米左右的缝,禾苗干死了一部分,这次贺书记组织疏通清理,本不是他该做的事情,但是他主动来帮助我们,是个体贴农民的好干部。”在这次采访中,村民个个为贺志强竖起了大拇指,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主要负责村上的精准扶贫工作,那为什么要组织渠道疏通清淤工作呢?贺志强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群众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有所急,我有所帮,这是身为第一书记应有的原则。既然村民将干旱问题反映到了我这里,证明他们是相信我的,所以我必须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假如没有灌溉用水,持续干旱,也将影响到种植大户和村民的经济收入,间接说,我也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而已。”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畅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