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村民早把他当成自家人”
2018-08-28 09:50:26 字号:

图为张添(右)在指导贫困户潘爱连养蜂技术。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段华良)

“驻村第一书记”不会干实事,就是来挂个名的。这是最初坝塘镇油麻田村大部分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词的主观印象。可如今,村民们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定义却普遍是:“驻村第一书记”真的会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实事。采访中,记者发现但凡碰面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添到他们家去喝茶或吃饭。见记者深感诧异,该镇干部笑着说:“村民早把他当成自家人!”

扶志又扶智,助贫困户早脱贫

自驻村以来,为了把村里的情况了解清楚,张添一有空就骑上摩托车去村里走访。他走访的不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是所有村民,只要是生活困难或勤劳朴实的村民,均一同帮扶。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征兵,其家距离村中心约4公里,家里就他一人,智力三级残疾,身强力壮,但有些懒性。为了到他家中摸底,张添往返了3次才见到他人。虽经反复劝导、多次帮扶,仍效果不佳。该镇党委书记田奇辉知悉后,多次协同张添上门鼓励、监督其劳动,并帮其砍房前屋后杂草、清除垃圾、清洁室内卫生,帮忙开荒废菜地种菜,还鼓励其劳动致富。现在,左邻右舍都说刘征兵像变了个人似的,勤快多了。

家住该村三联片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立军,爱人患精神疾病,需长期用药,女儿年幼。因需照顾妻女,不能外出打工,人勤劳肯干,但一直寻不到赚钱脱贫之法。张添知道后,经反复思量、沟通,送去3箱蜜蜂让其养殖,并鼓励其买来6头黄牛饲养,还向镇、村申请,为其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这下日子过得下去哒!我争取明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曾立军笑着对记者说。

多方联系,产业扶贫出实效

5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爱连,丧偶,上有90岁的老母亲,女儿在云南医科大学上大二,需要高额的学杂费,生活的压力让其一度失去信心。张添走访后,得知其家山后有60余株杨梅树,往年潘爱连不懂销售,不是烂在树上就是送人了。今年,杨梅树上硕果累累,是个大丰收年。张添四处联系,帮忙销售,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信息,立即得到田奇晖等镇干部的大力支持,帮忙转发销售。今年,光杨梅销售一项就给潘爱连家带来了3万余元收入。张添又送去三箱蜜蜂让其养殖,还利用潘爱连家山多地广的优势,引进温氏集团的鸡苗,让其进行大量养殖。这下,潘爱连乐了,再不用犯愁女儿的学杂费了,日子虽苦点累点,但心里有奔头、有希望,天天累并快乐着。“为了感谢张书记,我特意抓了只自家养的鸡送给他,可他就是不收。”潘爱连略感遗憾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张添引进长沙谷润蜂业公司后,共有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该公司签订协议,免费提供蜂种、技术,并帮忙销售,年收入共达12万余元。

张添是坝塘镇卫生院放射科主任,对医疗相关的惠民政策了如指掌,他向贫困户宣讲政策,积极争取政策红利并落实到位。坝塘镇卫生院对张添的工作予以了极大支持,该院39名干职工在院长刘明强的带领下,对油麻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贫困村民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除正常报销外再减免10%,并开通了一系列“绿色通道”服务,还定期开展了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张添告诉记者,他正在计划引进一个新养殖项目,是环保无污染的药用动物,个小,不占地方。目前,他自己在试养阶段,如果成功了,将作为扶贫产业进行推广。预计一户贫困户养殖8个月可获利近3万元。

风里来雨里去,摩托车旧了,脸晒黑了,人也消瘦了,但油麻田村的面貌改变了,村民脸上有笑容了,张添觉得非常值。“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既然端了这个‘碗’,做事就得对得起这‘碗’里的饭。饭是群众给的,所以做的事也要对得起群众。”张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工作中,他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却用脚踏实地、真情实意、实干苦干的工作态度,书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段华良

编辑:陶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