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养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玉林(左)向记者展示“黄金”皮蛋。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喻恩来)
灰汤有“二宝”,一为温泉,二为贡鸭。灰汤鸭逐温泉而生,肉肥细嫩,闻名遐迩。灰汤镇龙湖养鸭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龙湖合作社)创造了稻鸭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带领贫困群众走绿色品牌之路。
龙湖合作社2011年在灰汤镇正式成立,是一家从事集灰汤鸭品种优化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于2012年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湘一汤鸭”商标,现有生态种养基地3个,加盟农户156家,其规模正在稳步扩展中。通过三年的努力,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从最初的33户增加到了今年的117户。
贫困户一年增收10万元
来到合作社,记者就看到大群的鸭子正在田间嬉戏,白鸭戏水,相映成趣。该合作社负责人罗玉林告诉记者,他这里养了8000只左右的鸭子,其他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很多批鸭子。
“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公司从2015年开始尝试运用稻鸭共生平衡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放养大小不同的灰汤鸭,其水稻不施化肥,农药。”对于鸭子的喂养,罗玉林介绍,合作社的鸭采用纯粗粮、生态稻田间歇放养,稻、鸭各取所需互生。不但提高了米、鸭、蛋的营养价值,而且成本更低。
灰汤镇双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崇六夫妻俩没有别的技能,由于儿子患病,每年需要花费医疗费10多万元。在罗玉林的带领下,他决定通过养鸭来改变生活的窘况。
在水稻生长期间按标准放养鸭子,鸭群在田间自由活动,采食害虫,可以提高鸭肉的品质,鸭群的粪便排放在田间又是天然的优良肥料,既可以减少水稻病虫灾害的发生,又可以提高田间通透性,结合其他有机稻种植病虫防控技术可以达到不施化学农药,提高稻谷的营养价值与口感……通过技术培训,张崇六的鸭子成活率高,一年要出栏10多万羽鸭子。
“每天早上他至少要捡50斤的鸭蛋,产蛋最高峰能捡到200多斤,这些蛋也不愁销路,直接送到合作社,以7元每斤的价格被收购。”他在田间边赶鸭子边介绍,近年来,通过科学养鸭,他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灰汤鸭”逐步成为灰汤特色产业
罗玉林作为龙湖合作社的负责人,如何让贫困户真正能够赚到钱,风险小成为他经常思考的问题。要致富,科学技术少不了,为此,他多次和市科协联系举办各类养鸭培训班10多次。并将鸭苗孵化后15天内放在公司集中喂养,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的养殖风险。
“我们公司每只鸭子孵化后,由我们公司集中喂养15天,保证鸭苗的成活率,然后把这些鸭子免费送给这些贫困户,让他们养大。”罗玉林说,合作社目前保持着一种良性循环,从贫困户手中回收的鸭子保底价是30元/羽,然后把鸭子屠宰、加工,集中送到麦德龙、平和堂这些大超市销售。
“我觉得产业扶贫的模式不是因为有政策才搞扶贫,因为在国家没有产业扶贫政策了以后,产业还是需要发展。这个时候,我们的产业就必须依靠贫困户这么一个群体,达到互惠互利,互赢共生。”罗玉林说,他帮助了贫困户,贫困户也成就了他。
通过高品质、高价位、高定位的产品定向,龙湖合作社还能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产业扶贫。贫困户通过养鸭赚钱,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获得利润,实现了双赢的局面。通过三年的努力,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从最初的33户增加到了今年的117户。养鸭已经成为了灰汤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富之道。
罗玉林表示,在今后科普惠农、科技下乡活动中,他将继续以科技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龙湖稻鸭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当中,服务于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预计2019年科技带动农户180户,2020年预计将达到220户以上。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恩来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8/12/14/563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