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人在晒寻找“第三道湘菜”的活动,我不禁对第一道和第二道经典湘菜是什么而感兴趣。一问便得知,是辣椒炒肉和剁椒鱼头。听到答案,我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很认同。这两道湘菜很普通,很常见。普通到不用下馆子,就在湖南每家每户的日常餐桌上也能吃到。而恰恰是这份普通,成就了它们的经典。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我喜欢吃辣椒炒肉。现在想来,从小到大,吃得最多的一道菜就是它。辣椒炒肉四季可食,常吃不腻,可以说是一道老少皆宜的下饭菜。
民以食为天。辣椒,在湖南饮食文化中绝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这样一个说法: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湖南人对辣椒的喜爱。湖南人爱吃辣椒,仿佛是骨子里自带的基因决定的。
没有辣椒,饭菜是没有口味的。不吃辣椒,浑身是没有劲的。而辣椒也在湖南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湖南人热情大胆,个性鲜明。湖南妹子大多都是辣妹子,火辣辣的性格就如同火辣辣的辣椒一般。长沙方言里有“辣利婆”的说法,是指泼辣、精明、能干的女性。这是对辣椒的肯定,也是对爱吃辣椒的湖南女性的赞美。
记得有一次,一个天津的朋友出差到长沙,想尝尝湘菜。我接待了他,席上大部分的菜都是辣的。天津朋友吃得满头大汗、舌头打哆嗦,无奈地说:“在天津也能吃到辣椒,但湖南的辣,超乎我的预感。我真不明白,湖南人为什么要这么辣自己呢?”其实食物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南气候湿润,辣椒属热性食物,吃辣椒能除湿去寒。这应该是湖南人爱吃辣椒最科学合理的解释。
小时候,母亲操持着家里的一日三餐,母亲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那时候只知道辣椒炒肉好吃,餐桌上有一盘辣椒炒肉,年幼的我能多吃一碗饭。辣椒炒肉的汤汁伴着白米饭,闻着豆豉粒的香味,想想那味道,就能流口水。吃完了,还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长大后成家立室,偶尔也要自己下厨,超市里能够让我选择的食材非常丰富,但每次,我总要买青椒和猪肉,辣椒炒肉是我必做的一道菜。
遗憾的是,我至今做不出母亲的那种味道。母亲做的辣椒炒肉,色香味都刚刚好。我做的辣椒炒肉,很难炒出汤汁,整体偏干燥,有时还会把青椒炒糊炒黑。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在家做午饭,依旧是辣椒炒肉。辣椒下锅后经过爆炒,有辣椒籽跳出了锅,溅到了我的眼皮上。温度很高,我一下子被烫到。我立马关火,用冷水清洗眼皮。洗着洗着,我大哭起来。
母亲因身体原因,早已不能做饭,也不能告诉我做辣椒炒肉的一些小窍门了。在长达数十年的家庭主妇生涯中,母亲是否也被热辣的辣椒籽烫到过呢?她在健康的时候总是为我撑起一片天,从不告诉我她受过的苦难与委屈,但我知道肯定有。冷水混着眼泪,流我一脸。我知道这泪水,一半为自己刚刚被烫伤的眼皮而流,一半为母亲而流。
因为太爱吃辣椒炒肉,我决心做好这道菜,于是买来了一本菜谱研究。越深入学习,越觉得烹饪是有方法和技巧可言的。以前,我只是把辣椒和猪肉炒熟而已。但要做得好吃,从食材的选取到切菜,到烹饪,每个环节都有讲究。
青椒最好选薄皮螺旋椒,并且要去籽,有籽容易炒黑。猪肉要选去皮的五花肉,切片后用酱油、料酒腌一会儿。姜、蒜、豆豉粒这些增味的配料不能少。大火翻炒,但时间不宜太长,辣椒要煸炒至表皮有点焦,味道才香。这些菜谱上学到的、实践中摸索的经验,让辣椒炒肉如今成了我的拿手菜。
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大长今》里,女主角长今说过:“做饭的时候,想象吃的人脸上会露出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婚后,我也洗手作羹汤,用自己的真心对待家人,做出来的菜就格外好吃。
而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为母亲做一次辣椒炒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瑾凝
编辑:陶湘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9/05/23/562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