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9-07-16 15:10:50 字号: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段华良)

“早啊,李书记!”7月4日清晨,花明楼镇杨公塘组54岁的贫困村民杨农其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除草,碰上了来访的驻村第一书记李伟。

“李书记这样关心我,哪天他要是走了,我该到哪里找他?”杨农其有些担心。

随时随地进村入户访民意,是李伟的“常规动作”,村民们早已见怪不怪。但杨农其最担心的是有一天李伟离开了村庄。

“别怕,即使我走了,相信后来的干部比我还好,再说留了电话给你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打我电话。”面对杨农其的担忧,李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花明楼镇朱石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右一)正在与贫困村民杨农其(中)交流沟通中。

与群众热络

“现在再不怕电起火哒!多亏李书记呢,帮我把家里电线全部重换新的啦!”杨农其乐滋滋地拉着记者来到屋里,打开崭新的电源开关,只见电源开关旁边有一片焦黑,明显是电线短路起火熏黑的。

杨农其家境困难,妻子弱智且为聋哑人,15岁的女儿正在上职高,全靠患有风湿病、胃病且没有手艺的杨农其打零工来维持家庭开支。杨农其介绍,李伟在上门走访时,发现后,立即买来电线、开关,请电工全部更换新的电路,他自己没花一分钱。

李伟认为,“驻村”之“驻”拆分后为“马”“主”,代表的意思是组织派其来驻村,就是来给群众做“牛”做“马”,分忧解难。

对此,李伟坚信“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2018年10月份驻村以来,李伟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工作在贫困村民、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等群众中间。每天他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走家串户,获村情、访民意,协调资金,谋划项目等,每个月在村里的时间在25天以上,最长的时候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李伟制定全村贫困户地图,每天制定走访路线,顺便查看村情村貌。河道里生活垃圾、淤泥堆积过多,汛期洪水淹没农田及房屋,李伟为此带领驻村工作组丈量河道,申请协调河道清淤;协调社会公益组织,为贫困群众送衣、送被、送物、送钱;为困难户申请医疗救助、帮助孤儿申请入学等。2018年11月份,争取宁乡四中三万余元的扶贫资金支持用于解决贫困户困难。春节前发动社会贤达捐款一万余元购买米、肉、油等物资送至贫困户中。今年端午节,李伟又向中国银行宁乡东站支行争取73箱植物油慰问贫困户,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送上门。这些事,不管大小,事事摸得着,件件暖人心。

李伟与群众的热络,让群众很快改变了对“宁乡四中来的老师只是走走过场”“来了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下就溜”的各种看法,最终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急群众之所急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感谢李书记救了我屋里她一条命啊!现在,国家政策好,药品有报销。李书记这样的干部好,是真正的好。”家住朱石桥村向家湾组75岁的贫困村民余文斌语无伦次地告诉记者,5月份初,他妻子精神疾病发作,情绪暴躁,他怎么也拦不住,幸好李伟赶到,强行抱到车上,驾车一个多小时送到市精神病医院,又是挂号、交钱、送诊,直到一切安顿好,才悄然离开。

“要不是李书记赶到,后果不堪设想。”余文斌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李伟此后还经常去医院探望。出院后,李伟隔三差五上门问询,反复嘱咐要按时服药,并协助办理药费报销。现在, 余文斌正在康复中。

“既然来驻村扶贫,就要抛弃自己的小家,顾大家。到这儿来,就一个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也要为村民做点实事。扶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看,做好三年的准备,所以说个人想法就是沉下来,扎扎实实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李伟真诚地说。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驻村后,深知这些道理的李伟,从怎样改变村民脱贫致富意识和怎样寻找脱贫途径两方面入手,助推脱贫攻坚。

“只有产业扶贫,才能给村民带来持久的致富。”李伟说,这就是授人以渔。朱石桥村属于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59人,大部分贫困群众是年老多病。全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半劳动力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进行产业发展,难度颇大。

经过几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后,李伟制定出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相结合”,以“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双管齐下的总体思路。通过多方努力,李伟创建“段练衣架厂”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12名,目前已培训7名贫困劳动力上岗,且签订了劳务协议书。以本村合作社为核心和纽带、责任主体,吸纳聚润山农业有限公司、种粮大户、养鹅公司垫付部分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服务,保证产品回收(不低于市场价)。贫困户实现零风险、稳收入,确保稳定脱贫。同时,企业通过正当的市场规律获取利润。同时为贫困户精细服务,享受政府适当的管理补贴。村级集体通过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服务企业,提供担保,获取适当的管理费用。通过这种模式,真正做到了“三活”。一是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和企业帮助稳定增收。二是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政策支持下抓住市场规律赢得更好效益。三是村级合作社通过精细服务和信誉担保获取管理费,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增加。

目前,李伟正以“领头雁”的姿态,带领群众阔步前行。“下一步,将以争创‘五星’村(社区)党组织为契机,做强做大扶贫产业,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以及村容村貌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李伟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在巩固朱石桥村精准扶贫成果上再接再厉,衔接实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工程,继续引导和发展好特色养殖产业,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黄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