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军人,是一块励志石,一面刻着忠诚,一面刻着奉献。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救灾抢险,哪里需要军人,哪里就有军人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的身影!军人,你用水与火、血与汗、生与死的考验,铸造了青春的辉煌,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崇敬与爱戴!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本报特推出九旬退役军人张蔚全的事迹,致敬"最可爱的人"!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段华良)
思维清晰,笑容可掬,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老人92岁高龄了。每天早晚看报、散步是他“必修课”,自1965年从部队复员后,他已坚持了54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历经沧桑,忆苦思甜,他,张蔚全,心中充满欣慰与自豪。
作为一名1949年参军的老军人、1955年入党的老党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生戎马,辗转南北,告别军旅,扎根地方。铁血男儿转瞬间华发苍颜,如今张蔚全已是儿孙满堂。言谈中,尽是对国家和党的感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天下,一心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我当兵就是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谈起从军的峥嵘岁月,几行老泪淌过他的脸庞,在光线的映照下,泛起了晶莹的光。
张蔚全在镜子前戴军帽。
【一腔赤诚报家国】
7月31日上午,记者穿过连片的荷塘、稻田,来到双江口镇兴桂村一独门独院的旧楼前,见到张蔚全老人,此刻他正端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爸爸,有人来看您了。”54岁的小儿子张国平一边走一边喊。据他介绍,他父亲吃过饭后一般会就近走动一下。累了,就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或躺在床上休息。
“年纪大了,听力不好了,要凑到耳朵边大声说才听得到。”年事已高的张蔚全,行动有些迟缓,手颤巍巍地展示当年他获得的“华北抗战胜利纪念”“西北抗战胜利纪念”“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等7枚军功纪念章。之后,他饶有兴味地向记者讲述起当年的战斗故事。
1927年9月22日,张蔚全出生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合平村一个农村家庭。1949年1月份,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64军炮兵团服役,并于1955年入党。“我参加过八百里追歼(胡宗南部)战,在解放任沙河、金绩县、灵武县三场战斗中,打得最为激烈。解放太原战斗中负过重伤。”张蔚全告诉记者,在战斗中,是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炮兵团榴弹炮营第一连任侦察兵。进入朝鲜时,所在连队180名战友,归来时仅存12名。
“当时空中有敌人飞机轰炸,火力异常猛烈,我们白天只能隐藏休整,黑夜行军。”张蔚全回忆,敌人后来投放照明弹,黑夜如白天一样明亮,战士们全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一瞬间,呼啸的炮弹从天而降。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泥土、树枝、石头飞溅,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回忆间,张蔚全红了眼晴,轻轻擦去眼角晶莹的泪花,无比悲伤。
“我看着他被炸飞后,坠落在悬崖上的一棵小树旁,血肉模糊。来不及去施救,又被炸到悬崖下。”张蔚全哽咽着,看着战友壮烈牺牲,而自己却无力施救,“憋屈呀,真的憋屈呀!”除了对天狂吼之外,别无选择。“每天都有战友在身边倒下,我除了对敌人的仇恨,没有一丝恐惧,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
“当时,人生地不熟,兜兜转转行军一夜,天亮时一看,又回到了原地。”张蔚全告诉记者,朝鲜山多林密,坡陡崖高,我军根本无法携带重武器,对空袭,无力回击。短短数月,伤亡惨重。
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在朝鲜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中度过的日子。那时生活条件差,地形十分复杂,坡陡崖高;战士们汗水与泥土混在一起,全身骨头仿佛都散架了,舌头起泡,嘴唇干裂,鼻孔流血,眼冒火星,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叫累。张蔚全的回忆,把记者带到那段刻骨铭心、艰苦异常、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生动地再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忠心报国的崇高精神。
回国后,张蔚全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炮兵团任侦察排长、侦察参谋、侦察股股长、榴弹炮营第一副营长。
1964年,张蔚全受组织派遣,随中央工作团赴贵州兴义县任水电局局长,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地方工作。
“我小时候知道爸爸之前当过兵,打过仗。”张国平回忆,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当年打仗的故事。但几十年来,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却从未听他提到战功,“那些证书、勋章他平时都锁在柜子里,一般不准我们去碰。”
张蔚全(右)在展示军功纪念章。
【华发苍颜泽后人】
“爸爸一生正直无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张国平告诉记者,在贵州兴义县期间,一家7口,挤在一间26平方米的房里,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张蔚全绝不收别人一分钱、一点物品。有时,就连邻居送来菜和米,他也坚决不要。如果有人求他办事送物品,他就亳不留情,当面退回。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张蔚全心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党就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他毕生的信念。
1975年,张蔚全思乡心切,申请调回家乡,并在宁乡县水电局担任副局长。
1976年夏天,天气炎热,暴雨狂泻,湘江、六十里长河及闸坝湖外河开始涨水,时任宁乡县水电局副局长的张蔚全奔赴一线,一边密切注视着河水的变化,一边组织人员筑坝抗洪。在暴雨没有丝毫减退的情况下,张蔚全迅速拉响警报,提醒沿岸的群众尽快撤离。
高过头顶的洪水扑面而来,水位在快速上涨中,铺天盖地的洪水冲毁了吊箱和供电线路,沿河两岸漆黑一片,身后的街道完全被洪水围堵。张蔚全测到了完整的水位、流量、泥沙变化等数据,并一一记录下来,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下游的防汛抢险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张蔚全组织以两人为一个小组,4小时轮换,保持通讯畅通,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克服了夜黑风急、高温湿热、蚊虫叮咬、蛇鼠出没等困难的同时,根据平原山丘地理特征,创新采取分流泄洪的措施。经过精心组织,分流泄洪顺利进行,对沿途安全未造成影响。
天亮时,张蔚全因体力不支,疼痛难忍,被送往医院治疗……
据了解,张蔚全的分流泄洪措施得到当时湖南省水利厅的表扬并广泛应用。
1983年,张蔚全离休后,长住乡村,过着自然朴实的生活。“比起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我感到很知足,很幸福。”他说。
如今,张蔚全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双江口镇兴桂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虽然从未向谁提起,但是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常在脑中挥之不去。夕阳西下时,张蔚全静静地独坐院前,忆苦思甜,常常想起昔日同生共死的战友,尤其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战友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段华良
编辑:喻靖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9/08/01/5782822.html